点赞
|
1
奔流新闻5小时前
沙漠常与荒芜孤寂相伴,而甘肃金塔县的戈壁上,蚂蚁森林近五年坚守,让23万亩梭梭林在风沙中筑牢屏障,更让“沙漠软黄金”肉苁蓉在树根下孕育增收希望。11月19日,正值当地肉苁蓉大规模采收季,包括奔流新闻记者在内的多名媒体人以自然观察员身份走进这片生态与生计共生之地,见证戈壁生态生“金”的奇迹。

当天,金塔县气温低至零下10摄氏度,成排梭梭林间却一派繁忙。村民手持铁锹在梭梭树根部刨挖,饱含水分的脆嫩肉苁蓉接连露出地面,与周边干涸沙砾形成鲜明对比。采挖、装筐、称重,一筐筐新鲜苁蓉被抬上林间拖拉机,满载着村民的增收期盼。这片林地是蚂蚁森林公益捐种梭梭规模最大、苁蓉产量最优的区域,更是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样板。



“以前这里全是寸草不生的戈壁,离巴丹吉林沙漠仅五六公里,开春风沙能直接毁了庄稼。”金塔县鼎新镇治沙人夏常军望着成排梭梭林感慨。自2014年治沙项目启动,尤其是2019年蚂蚁森林入驻后,绿化面积快速扩大,梭梭树根系固沙保水,护住了周边农田。更让村民欣喜的是,采挖梭梭树下嫁接的肉苁蓉,成了冬季农闲时的增收新路。“每天有大巴接送采挖,离家近、时间自由,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块,既能照管家又能增收。”夏常军说。

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军祥介绍,蚂蚁森林在金塔布局24块林地,协议捐资约1.2亿元种下超2300万棵梭梭,种植面积超23万亩,公司将其中7.5万亩梭梭嫁接肉苁蓉,占全县种植面积的一半。“能嫁接苁蓉的梭梭需树龄满三年,嫁接后还要等三年才能采收,周期虽长但收益稳定,亩产约200公斤,按当前30多元/公斤的价格,每亩收益可达五六千元。”李军祥指着身旁苁蓉茶、熏蒸片等产品说,公司开发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将生态效益持续转化为经济效益,再反哺生态治理,形成良性循环。嫁接、抚育、采挖、加工等环节用工量大,常年带动当地村民稳定就业,让治沙护林不再是“赔本买卖”。
蚂蚁森林工作人员刘晨道出项目落地初心:“树种选择从不是主观决定,而是遵循‘适地适树、以水定林’原则,梭梭耐寒耐旱抗盐碱,是金塔戈壁的最优选择。”他提到,蚂蚁森林种下的每一棵树都是“绿色基建”,2019年以来,联合中国绿化基金会在金塔持续开展梭梭种植公益项目,提供资金与技术规范支持;地方政府同步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在捐种梭梭树根部接种苁蓉,加码投入滴灌设施、开展技术培训,多方携手助力生态价值转化。

截至目前,蚂蚁森林累计为甘肃协议捐资11亿元,种下超1.6亿棵耐寒耐旱树种;项目启动9年来,已在13个省份协议捐资45.66亿元,种下6.19亿棵树,九成分布在“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地区,每一棵树都承载着国人的绿色心愿。

从荒芜戈壁到绿色屏障,从治沙护林到增收致富,蚂蚁森林搭建起公众参与生态公益的纽带,多方聚力让沙砾间孕育出“生态黄金”。金塔的故事,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张秀芸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张秀芸
奔流新闻记者
点赞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