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2-28 17:00
静谧的古镇。花盛摄
穿过历史的云烟可以清楚看到,作为西陲要地的洮州卫城,也在护卫着边境的文化交流贸易活动。
唐王朝在洮州地区开始与吐谷浑互市。安史之乱后,洮州被吐蕃侵占,到宋代被收复,仍称洮州。两宋时期,洮州地区与内地经济往来、商业贸易频繁,到了明代,朱元璋继承了宋以来茶马贸易的政策,洮州的茶马贸易便越发重要。
明洪武四年(1371)二月,“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以川陕茶易番马。”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防止茶马走私,朝廷派曹国公李景隆持特制纳马金牌到洮州、河州、西宁等地与诸番部落以茶易马,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李景隆以茶50多万斤易马1.3万匹。
洮州茶马司设于1371年,八年之后,随着洮州卫城的建成,洮州茶马司并洮州驿一起从旧城迁入新城。这使得洮州卫城散发着西北茶马重镇的繁华气息,而明初江淮将士和随军家属入驻,也带来他们故乡的文化习俗,洮州卫城竟有了些许江南的雅致风情。
龙神赛会的热闹景象
我们所见的洮州卫城龙神赛会,无疑是临潭每年都要举办的盛大“嘉年华”,吸引着附近岷县、卓尼、康乐、渭源等地的群众踊跃参加,最多时达8万余人。
龙神赛会人们请来的神祇,是统领洮州地域风云雨露的十八位龙神。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有名有姓,皆出自大明军中的徐达、常遇春、沐英、胡大海等这些猛将。
这背后有着一段深刻的历史渊源。从明代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评书《明英烈传》里能看到当时人们的情感取向,它讲述了朱元璋率兵起义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政权的故事。朱元璋麾下云集了徐达、常遇春、沐英、胡大海、李文忠等众多英雄豪杰,他们怀着共同的理想——推翻元朝统治而聚集在一起。
推翻元朝后,这些将领并未停下脚步,他们仍然在为稳定大明的边陲之地而奋斗。
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元璋派沐英率各路兵马进驻洮州,平定“西番十八族”叛乱。
叛乱平定后,沐英麾下的将士再未回归,而是奉命在当地安营驻屯,血脉从此在洮州生根。为了抚慰这些迁徙到洮州地域的江南将士,凝聚人心,明廷便将徐达、常遇春、沐英、胡大海、李文忠等十八位将领,分封为一十八路龙神。
这种对军事统帅敬若天人的风气,始作俑者便是朱元璋,从统一全国的战略需要出发,不仅神化了自己,也神化了身边的人,比如按他的敕命在应天府(南京)东北的鸡鸣(笼)山建立功臣庙,如同李世民的凌烟阁,供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二十一人,“死者肖像祀之,生者虚位以待”。在全国统一后,明太祖朱元璋将开国功臣都封为“神”,赦命全国各地立庙祭祀。
洮州卫城的隍庙。北乔摄
龙神赛会上,青壮年们抬着自己村寨的龙神在隍庙前汇集,主要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有祭祀先祖、追念祈福的意味。
这一活动既有祈求平安丰收的美好愿望,更多的还带有出征前的预演色彩,尤其是赛神环节,带着训练卒伍、展开争斗的军事色彩,整个过程仿佛重演了当年将士攻打城门、捕虏残部、迎战来敌的场景,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
山峦之上的残墙。北乔摄
龙神赛会不仅是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2021年,临潭的“龙神赛会”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长时间在洮州生活,来自江淮的移民们在面容、语言上都逐渐融入了当地,但他们对江南老家的思念却从未消逝。
洮州卫城中的一些老宅仍然有些许徽派建筑的气息。一些房屋粉墙、黛瓦、马头墙,仿佛置身江南徽州。除了在外表保持徽派风格,一些古老的院落都是封闭的两层回字形木楼四合院。木楼檐柱、外檐梁、枋、檩等部位雕梁画栋,装饰大面积的牙板,上面雕刻、绘制着云纹、雷纹、缠枝牡丹、并蒂莲等寓意吉祥富贵的纹饰。此外洮州的砖雕也保留了江南的审美情趣,工匠喜欢描绘荷花、梅花、莲花等图案。这些江南的花卉在甘南地区并不存在,但却留在一代代洮州人的记忆深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首词描绘的江南美景,对于明初军垦移民到洮州的这一代人来说,已经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洮州卫城将士后裔在服饰上也保留下一些江淮人的痕迹。
顾颉刚先生在《西北考察日记》中说“至岷县足渐大,至临潭则更修长,其履尖上翘所谓‘凤头鞋’也,头上云髻,盖皆沿明代迁来时装束”。即使在四十年前,洮州卫城的妇女服饰仍明显保留江淮遗风:
未出阁的女孩子纤秀温婉,身穿浅蓝色齐膝长衫,散腿裤子,绣花鞋,梳独辫或者双辫;结婚的女子会在绾起的发鬓上插上簪、钗、钿等白银头饰,两鬓装饰大团银质梅花一对,耳戴螺旋银耳坠,腕饰银手镯,发髻上方覆盖略带装饰性的雪白布巾。身着宝蓝色过臀大襟上衣,内着白衬衣,外衣袖口饰以白色花边……
“尕娘娘”服饰。北乔摄
这些妇女的服饰风格在保留江淮服饰精致细腻特点的同时,又融入了吐谷浑等文化元素,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风情。被人们俏皮地称为“尕娘娘”。
永续的乡愁,是“尕娘娘”服饰中不变的芬芳迷魅。那些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的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逐渐成为新城镇人灵魂深处的故乡之恋。
自汉以来那些沙场征战、草原逐鹿的刀光剑影、胡笳悲鸣在这被人们回忆,而文成公主、麻娘娘故事也在这里被人们传唱,更有茶马互市的盛景被人们永久地记忆。
清代之后,临潭境内不再属于边疆地区,但洮州卫城依然在维护一方治安和促进区域间贸易往来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从昔日的军事要塞演变为现在的静谧小镇,但它所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却永远熠熠生辉。
相关报道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杜平海
刘小雷
奔流新闻记者 文化新闻
张原诚
2025-02-28
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