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20小时前
近日,东乡县唐汪镇河沿村田间地头的一场特殊“露天调解会”,生动演绎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实践。面对一起久拖不决的邻里地界纠纷,镇村干部动员和组织群众深入当事人争议地点“凑热闹”,让村民唱主角、用乡情解心结,仅用半天时间就化解了积怨,画出了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群众议事:搭建说事评理新平台
在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在众人的见证下,让当事人双方各自按照自己的诉求用铁锹在地上
民主协商:划出最大公约数。按照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理念,包村工作组、村“两委”组织现场5名群众代表临时成立调解组,这些群众来自邻里之间,对当地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最为熟悉,他们秉持着尊重历史事实、尊重当事人双方意愿、方便村社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在当事人双方划线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公正公道地划出了第三条地界“群众线”。
当三条地界线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当事人双方经过慎重考虑,不约而同地放弃了自己所划的那条地界线,而选择了群众划给的那条“群众线”,群众意见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得到了双方的认可。在镇村两级干部和现场群众的共同见证下,当事双方握手言和,多年的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乡亲们划的线公道,既没伤和气,还方便邻里以后的生产生活,这个办法我们心服口服。地界划清了,心界也敞亮了。”40多岁的唐国胜说道。
多元共治: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这场成功调解的背后,是唐汪镇深化“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的治理创新。在深化开展基层治理工作过程中,唐汪镇通过培育“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主事人”。河沿村更将此次经验固化为“三线调解法”:以党建引领
今年以来,唐汪镇通过群众自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48起,调解成功率达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议,乡亲的矛盾乡亲解”已成为唐汪镇的新风尚,这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唯有让群众站C位、使乡情成纽带,才能画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同心圆。
来源丨东乡县委宣传部马伟 马进福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