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7小时前
还记得初中历史课本上
“秦王扫六合”后
采取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进行巩固统一吗?
今天,一起认识
“历史课本里的度量衡”旬邑权
“青铜大疙瘩”里
藏着两代帝王的诏书
🔷秦始皇命令:
“六国已灭,全国度量衡立刻给我统一!”
🔷秦二世附议:
“我爸定的规矩一个字不许改!”
这段对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哦😲
重达2.27千克的“青铜大疙瘩”
旬邑权便是实证
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衡制
由政府颁发的标准衡器
相当于现代的秤砣
(注释:衡器,利用力的杠杆平衡原理测定物体质量的器物。)
正看截面呈梯形
中空,器顶口有一长方形横梁
横梁左右两侧
刻有篆书“旬邑”
旬邑为秦国地名
权体八面
刻有秦始皇和秦二世
诏书书体为小篆
秦始皇亲发诏书: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大意便是:
“六国已灭,全国度量衡立刻给我统一!”
秦二世追加诏书:
“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
大意便是:
“我爸定的规矩一个字不许改!”
两诏铭文在秦权中非常少见
这件旬邑权
不仅是秦朝法律和制度的见证
也是研究秦朝度量衡和文字的重要实物资料
怎么使用秦权?
“权衡”一词因此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
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复杂混乱
度量衡,度指长短,量指容量,衡指重量(质量)。
因此,齐国商人和秦国商人做生意时
对账老对不明白😕
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规定以秦制为基础
统一度量衡制度
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旬邑权便是度量衡用器
使用“权”时
得搭配“衡”一起使用
衡为秤杆,一般是木质
权为秤锤,质地大多为铜和铁
权与衡相佐
以实现“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现代词语“权衡”一词
便起源于此
秦权出土的地域很广
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等地都有发现
几乎遍布当年战国时期的六国旧地
这说明
秦始皇当年统一度量衡制度
已在全国广泛推行
为巩固统一
秦王朝大力推行一系列措施
除了统一度量衡
为了巩固国家统一
秦王朝还大力推行一系列措施
①
统一文字:强制安装“统一的输入法”
战国时期
七国文字书写各异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
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
统一货币:全国通行“秦半两”
战国时期
各国货币不统一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在全国流通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③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疯狂“基建”
为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来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
秦始皇还派人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这些措施
推动了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时至今日
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青铜权上
刻的不只是诏书
更是华夏民族统一的基因
两千多年从未改变
来源|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柴立华
沉默的大多数
2025-07-04
记得
网友13095
2025-07-04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