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21小时前
今天是个周六
不妨喝杯茶,好好休息一下
紫砂茶壶因
“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成为泡茶首选之上品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把
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紫砂壶
“大彬仿古”款莲子紫砂陶壶
给足喝茶的仪式感
这是一把形如莲子的紫砂壶
壶为紫泥所制
胎中均匀掺有砂砾
因此表面呈现若隐若现的颗粒
“银沙闪点”“珠粒隐隐”
有着类似梨皮的特殊效果
整把壶直流细短,曲柄如耳
盖为圆纽,纽中有一小孔
作通气之用
否则盖内产生气压,不好揭盖
茶水也难以倒出
整把紫砂壶子母口盖
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凸显了优秀的制作工艺
最吸睛的是壶腹阴刻的铭文
“石鼎屯文火,云籖品惠泉”
描绘出文人高士晤对品茗
烹茶共话、读书修道的超然境界
“茶附”下阴刻“坎卦”六边形小章
既是水的象征
又与铭文相映成趣
更添仙逸之气
制壶大师的满意之作
这把壶的制作者是谁?
壶腹铭文“大彬仿古”
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时大彬画像
时大彬是明代中晚期
宜兴紫砂壶艺术成熟的标志性人物
他出生紫砂世家
于万历年间名噪一时
△明万历·宜兴时大彬制紫砂壶,故宫博物院藏。
时大彬制壶
既博采众家之长
又在泥料配制、成型技法
器型设计等方面皆有创新
既做仿古壶亦做创新壶
因此在众多陶匠中卓然超群
△明·大彬款圆腰式提梁紫砂壶,延安博物馆藏。
他做的壶有一个鲜明特点
在紫砂中掺杂粗颗粒
让茶壶在温润之外更显朴实无华
这种泥料配比在烧制时
对火候的要求相当严格
再加上时大彬追求完美
成品稍有瑕疵即刻销毁
因此大彬壶的成品率很低
再加上官儒的推崇
导致大彬壶身价颇高,千金难得
△明·“大彬”款六方紫砂壶,底部正中刻“大彬”直行楷书款,扬州博物馆藏。
大彬壶真品多在壶底铭款
而此壶的铭款却在壶身正面
专家认为
这证明时大彬对这件作品相当满意
也间接证明这把壶的完美
既彰显了他复古的文人艺术趣味
也是晚明崇古的时代风尚在陶艺行业的体现
“废团改散” 明代这样喝茶
明朝初年
朱元璋下令“废团改散”
鼓励民间饮用散茶
推动了饮茶方式的改变
千年茶事,至此化繁为简
△明代张源《茶录》记载的泡茶步骤。
约嘉靖时
砂壶作为茶具于江浙一带兴起
紫砂茶壶因
“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成为首选之上品
△明·“时大彬制”款紫砂壶和壶中散茶,福建省漳浦县卢维祯墓出土,漳浦县博物馆藏。
与“大彬仿古”款莲子紫砂陶壶
出土于同一个窖藏的
还有三百余件青花瓷器
包括碗、杯、盏等
体现了明代中晚期
砂壶和瓷瓯组合茶事的风气
△明·青花瓷杯,绵阳市博物馆藏。
这批器物上大多有使用痕迹
表明它们经常被使用
这把“大彬仿古”款莲子紫砂陶壶
当属主人以茶会友或作文物赏玩之用
△明·白瓷杯,杯中四字为“玉堂佳器”,绵阳市博物馆藏。
都说生活就是
“柴米油盐酱醋茶”
今天,不妨拿出你心爱的壶和茶叶
在馥郁的茶香中
品味生活的美好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张原诚
2025-07-05
文物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