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6小时前
本文发表于1997年7月北京日报,原标题是“孙文涛见证七七事变”,以下为稿件原文:
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们找到了一位历史的见证人——79岁的孙文涛老人,专门采访了他,请他谈谈日本侵略者发动“七七事变”的经过。
孙文涛老人“七七事变”前任中国军队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参谋,专门负责情报工作。219团团部设在长辛店,而他当时的办公地点就在宛平城西门内路北的头一个门。孙文涛老人回忆说,路北的第二个门是营部,第三个门是包扎所。
问起7月7日夜是谁先开的枪,孙文涛老人说:“当然是日本军队!”他说,当时,日本要发动全面进攻的企图已经很明显了,多次在宛平城外以我为假想敌进行演习,而且不断制造磨擦,只是没有开枪而已。
孙文涛老人回忆说:1937年7月7日白天,连续演习了几天的日军又出来演习了。他们有几百人,从宛平城东门外往北,经过瓦窑站,在铁路桥北面演习。中国军队从宛平城墙上可以远远望见他们。与以往不同的是,日军这次演习,枪炮都配足了弹药。黄昏时分,演习的日军整队向丰台方向行进,仿佛要回丰台,但过了瓦窑车站后就从北向南,隐蔽在铁路路基下面了!他们的背后,是一个高地,轻、重机枪和炮都朝着宛平城架设起来了。情报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刻跑步回宛平城向上级汇报。三营营长金振中得到报告后,悄悄将十连拉上城墙,隐蔽起来,城门上的明岗还照旧。这时候东城门还没有关。
天逐渐黑下来了,宛平城的东门关上了。入夜以后,城上哨兵发现,东门外铁路桥洞下,日本军排着四路纵队,每队十余人,扛着枪,整整齐齐向宛平城走来。这个时间大约是晚上九、十点钟,许多老百姓都已入睡了。
这伙日军来到东门下,一个小队长模样的人走上前,用中国话对城墙上的守军说:“我们演习时丢失了一名士兵,要进城寻找!” 我方守卫人员说:“我们城里没有你们的士兵!天黑了,城门不能开,你们回去吧!”
见进城的要求被拒绝,日军中的一人突然“砰”地朝天放了一枪。紧接着,五十余日军便呈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向城上射击。隐蔽在铁路后面的日军也用机枪、炮向宛平城开了火。中国军队当然不能束手挨打,坚决地给以回击。日本侵略军就是这样,开了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
孙文涛老人说:第一枪肯定是日本军队打的。在此之前,宛平城下没有人打过枪。如果有人打枪,金振中营长应该知道是谁打的,我负责情报的也应该知道。现在看来,日军发射的那枪是个信号,是通知铁路后面隐蔽的部队的,也是向宛平城中国军队发起攻击的信号。如果当时中国守军开了城门,他们的大部队就可能乘机冲进来。
孙文涛老人说:“日军的火力很猛,但中国军队居高临下,而且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双方都有伤亡。金振中营长对我说,不能单纯防御,不如以攻为守,遂命令九连出西门,绕北城墙,夺回了已被日军占领的瓦窑车站,然后从北向南打,给日军以重创。后来两军混战,二十九军的大刀发挥了威力。天亮以后,伤员从我门前经过去包扎所,鲜血把路都染红了。”孙文涛老人说,二十九军士兵在保卫卢沟桥的战斗中是非常英勇的。比如守卫在龙王庙的十一连,最后打得只剩下连长和司号员两个人了,连长打机枪,司号员躺在地上冲天吹冲锋号!我们营长金振中左腿被手榴弹炸折,一发子弹从左耳下射入,右耳下射出,才被抬下战场……
孙老最后说:“我今年快80岁了,近些年多次去卢沟桥,人说桥上的狮子数不清了,我说宛平城墙上的弹痕更数不清。现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50年了,但有些人至今不肯反省认罪,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呀!”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