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6小时前
到新疆,突破发展瓶颈,寻找增长新极,是不少或初创或老牌农资厂家的共识。
但是经过在新疆市场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不了解这4点生存法则的农资厂家,千万不要进入新疆市场,否则这里一定会成为你的滑铁卢!
法则一:产品力才是硬道理,
要对准痛点发力
在新疆种地,成本压力山大!尤其是棉花种植,农资投入(种子、化肥、农药这些)就占了棉农总成本的35%以上。种植户的钱袋子紧巴巴,每一分投入都得精打细算。
这种情况下,你的产品要是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说破大天也没用!农民要的是什么?很简单,要么能帮我多打几十公斤粮/棉,要么能帮我省下几十上百块成本!如果你的产品价格高高在上,效果却平平无奇,或者只是包装花哨、概念唬人,在田间地头表现拉胯——那在北疆绝对吃不开!
产品力必须瞄准“增产”和“降本”这两个核心痛点,拿出真本事,让农民一算账就觉得“这钱花得值!” 否则,再精美的宣传册,也敌不过地里实实在在的收成对比。
法则二:渠道为王,
不要做单打独斗的“孤勇者”
新疆农资市场有个显著特点:销售网络像一个大“漏斗”。本地的经销商就是那个关键的漏斗口!他们深耕多年,人脉广、路子熟,平均一个经销商就能牢牢掌握着100多个零售网点(乡镇零售商、合作社等)。这些网点,才是真正触达农户的“神经末梢”。如果不能和当地的核心渠道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你的产品将付出3倍以上的推广成本。
那怎么才能打动这些精明的渠道伙伴,让他们愿意卖你的货呢?他们选品看重的就三点:
有钱赚:产品得给经销商和零售商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一般来说,毛利率至少要大于25%,而且还得预留出15%左右的促销、推广费用的空间;
活得久:产品得有“长劲儿”,生命周期至少能扛3年,不能是今年火明年就消失的“短命鬼”。渠道商最怕刚推起来,厂家不行了或者产品被淘汰了,前期投入全打水漂。
有靠山:光有产品不行,还得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背后得有稳定的科研技术团队提供产品迭代保障,更要有靠谱的本地服务团队能及时响应,帮渠道和农户解决问题。有技术和服务“托底”,渠道商才敢放心推,粘性才强。
北疆重要的农资集散地——昌吉农资市场
法则三:深扎根,不做市场的“过客”
新疆市场来来往往的厂商太多了,他们失败的关键,往往不是产品不行或者没机会,而是没把根扎下来!就像当地资深农资人常说的:“新疆,不是你派俩业务员、开两辆小汽车下来转悠几圈就能搞定的!”
想在这里立足,你必须:
真懂新疆: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告,而是要深入田间地头,理解这里独特的气候土壤、种植习惯、农民真正的需求和痛点。棉花、小麦、玉米、番茄……不同作物、不同区域,需求千差万别。
融入当地:把脸混熟!跟农户唠嗑,跟经销商交朋友。别端着“厂家领导”的架子。人家在地里打药,你递瓶水;半夜滴灌带坏了,你的技术员能赶到现场帮忙...这些小事最能赢得信任。
随叫随到:农户最需要你的时候(比如病虫害爆发、急需用肥的关键期),你的团队、你的产品、你的服务能不能及时出现?如果关键时刻掉链子,或者找不到人,那你这个品牌在农民心里,永远是个“外人”。
不被信任,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要做就做让农户觉得靠得住的“自家人”!
法则四:放长线,修炼“长期主义”
新疆市场潜力巨大,但不是赚快钱的地方,现在的北疆,是片残酷的竞技场,竞争白热化,行情像过山车,用户更精明……新疆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考验耐力和综合实力的马拉松!
看看那些在北疆站稳脚跟的企业是怎么做的:
有的特肥企业,为了做好服务,每服务15万亩地,就配置8个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扎根田间做指导;
有家农药企业,单单在玛纳斯一个县,就常驻了10人的服务团队,随时响应;
在新疆调研时,也经常能看到不少厂家的业务员和技术员,顶着烈日风沙,实实在在地在基层开发市场、服务客户。
总之,新疆生存,是场综合实力的比拼!
在新疆这么复杂的市场里摸索,关起门来“闭门造车”绝对是下下策!多听听行业的声音,多看看同行的做法,多交流学习,才能少踩坑、少走弯路。
2025年8月4日-5日,在新疆石河子润昌大酒店,农资与市场传媒将举办 “2025新疆农资经销商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大会” 。这场汇聚了行业专家、实战精英、上下游伙伴的“石河子之约”,正是你深入了解北疆市场现状、洞悉未来趋势、学习成功经验、寻找合作伙伴的绝佳平台!也许参加这一场会,真能让你在北疆的征途上,少摸索三年!值得关注,千万别错过!
编辑:刘华珍
审核:胡晶晶
监制:赵丹
更多优质文章推荐
新疆肥料+农药市场400亿!应该如何把握?
聚力破局,重启增长!2025新疆农资经销商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大会,8月见!
成本飙升至3500元/亩!农资行业如何助力新疆棉农破局增长?
为什么说新疆农资价格战必将结束?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