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9小时前
《余无戎:商周之际的北方部族剪影》
作者:金 鑫
在商周时期北方众多部族中,余无戎是与中原王朝互动频繁的一支,其名虽不如鬼方、燕京戎那般为人熟知,却在早期民族关系史上留下了独特印记。
“余无戎”之名,较早见于《竹书纪年》等文献,其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西中部至北部一带,这一地带恰是中原王朝向北方延伸的重要屏障,也是农耕与游牧文化交汇的前沿。从文献记载来看,余无戎与商王朝的关系颇为复杂,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曾有“王征余无戎”的记录,显示双方曾发生军事冲突,可见其是商王朝北方需要应对的势力之一。
到了西周时期,余无戎与周王室的互动更为明确。据《后汉书·西羌传》引《竹书纪年》载,周宣王时期曾“伐余无之戎,克之”,这一记载既反映了余无戎在西周中晚期仍具一定实力,也说明周王朝对北方部族的持续经营。此时的余无戎,与其他北方部族如太原之戎等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中原王朝北方的“戎狄”群体。
关于余无戎的具体文化特征,因考古资料有限,尚未形成清晰的图景。但从其活动区域及与周边部族的关联推测,他们可能兼具游牧与农耕的双重属性,在生产方式上既从事畜牧业,也可能有简单的农业种植,其社会结构以部族联盟为基础,军事色彩浓厚。随着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势力的北扩,尤其是晋国对山西地区的整合,余无戎逐渐融入华夏体系或向更北地区迁徙,最终在历史记载中淡出。
余无戎的存在,虽史料记载简略,却为我们勾勒出商周时期北方部族与中原王朝互动的另一侧面。他们与中原政权的冲突与交融,是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也为研究北方民族如何参与中华文明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线索。
中原古民居保护志愿者团队发起人 金 鑫 2025年07月26日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