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闻客户端4小时前
8月1日,在西安市莲湖区的一栋老居民楼里,56岁的温军海正在堆满颜料的工作台前,手持狼毫笔为《铡美案》中的包拯勾勒眉间纹路。作为陕西省秦腔脸谱绘制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用40余载光阴,在方寸脸谱间书写着秦腔艺术的魅力。
温军海与脸谱绘制的缘分始于14岁那年,老师让他卸妆前用纸拓下脸上的脸谱,从此他便与脸谱绘制结下不解之缘。从艺校到剧团,他每次演出都拓一张脸谱,摆在宿舍里慢慢琢磨。他的工作室里,珍藏着百余张手绘脸谱原稿。
温军海的脸谱绘制讲究“黑为刚、红为忠、白为奸”。他通过笔触变化表现人物性格,如《铡美案》中的包公,他用0.3毫米狼毫笔勾勒出包拯的智慧和威严;《五台会兄》中杨五郎的“僧脸”,则以淡墨晕染出超脱尘世的空灵。
2000年,温军海成为西安首批“触网”的戏曲人。“触网”后,他惊叹于各大剧种脸谱的差异与奇妙。为了让舞台上的脸谱更精准、美观,他踏上花脸脸谱的探索之旅,拜访名家、求教老艺人、通过互联网搜索,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为复原失传的许多脸谱,他曾多次赴富平拜访92岁老艺人柏福荣,用手机录下200小时口述史。如今,他已掌握近300个传统与新创脸谱,其中《白虎堂》《五台会兄》等作品被中国戏曲博物馆永久收藏。
“秦腔的喜怒哀乐,不仅体现在唱腔上,更体现在脸谱的线条里。”温军海说,“大红大绿、大开大合,是三秦儿女的生活写照;一笔一画、一色一韵,是我对艺术的毕生追求。”
本报记者 王伟伟 见习记者 张桢璐 宋可青 实习生 杨松岳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