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发布4小时前
当收割机驶过金浪翻滚的稻田 当一粒粒饱满的稻谷倾泻而出 8月10日 福建浦城临江镇的田野里 上演了一场关于“再生力量”的奇迹 10日上午,浦城县万鑫家庭农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通过绿色种植的再生稻头季平均亩产达770.5公斤,实现超高产!这个数据由三块示范田的测产结果得出——一号田827.04公斤、二号田752.72公斤、三号田731.74公斤,最终以770.5公斤的平均值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绿色答卷。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对整个测产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在福建发布视频号、海博TV客户端、抖音、微博、快手、百家号等平台同步直播,全网观看量超312万次,转发、点赞、评论、社群互动量超5.4万次。该场直播被央视频、荔枝新闻、百度、宝鸡头条、锦观新闻、浦城新闻等国内多家媒体实时转播。 一株稻的“再生密码: 种一次,收两季 再生稻,这一承载着千年农耕智慧的种植技术,在科技的赋能下焕发新生。与需重新播种的双季稻不同,再生稻在收割头季时保留20-30厘米稻桩,唤醒“休眠芽”二次生长。 短短60天后,金黄的稻穗将再度压弯枝头。这不仅节省50%人工成本,再生季更只需头季1/2的肥料,基本实现零农药,成为“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南方地区的“第二粮仓”。 绿色种植的硬核科技: 从贫瘠土壤到吨粮良田 高产背后,是一场“化腐朽为神奇”的土壤革命—— 专肥改土:廖红教授团队研发的再生稻专用有机肥,富含活性物质,精准狙击土壤酸化板结问题。曾经的“硬骨头地”(有机质低如沙漠、酸度超标)经改良跃升为二级良田。 生态赋能:对比试验中,化肥田水体浑浊如“菠菜汤”,而有机肥田水质清澈达地表Ⅱ类标准,可直接养鱼。稻株更挺拔抗倒伏,穗数多出10%,实现产量与生态双赢。 品质升级:实验室检测显示,绿色再生稻米垩白度小于1%(达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锌、铁、镁等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米高约50%,真正实现“高产又好吃”。 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 科技扎根,沃野生金 “让会种田的人赚大钱,让想种田的人有靠山!” 2024年廖红教授团队研究出多套“改土专用有机肥、土壤酸瘦阻控和肥力恢复”等关键技术,促进再生稻生长和环境改善。2024年就在试验田里实现了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双增产。 种植户马芳华从最初的疑虑到坚定跟随,源于一场“君子协定”:“若减产,损失我补!”如今他不仅捧回3万元高产奖励,全年增收更可达80万元。而曾因贫瘠土地“白忙活”的农户周文波,亲眼见证自家八级地蜕变为高产田。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所言:“再生稻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住干净土,留给子孙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这场绿色测产,意义非凡。 生态效益:秸秆还田固碳减污,农田排水变清流; 粮食安全:头季高产奠定基础,全年亩产冲刺1.2吨; 农民增收:“再生季几乎零投入,收成全是纯利润! 金秋十月 这片土地将迎来再生季的丰收 当论文写在大地上 当稻香漫过青山 绿水青山终成造福人民的金山银山 点击播放视频新闻报道↑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