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3小时前
黄河远上・文脉流长丨张战:到临夏后重新思考美是什么
张战(著名诗人、湖南诗歌学会副会长)
这次临夏之行,从踏入这片土地的第一天起,我们每一天都被不同形态的美所震撼,我甚至想用一个“很暴力”的词来形容,我们被这些美“击中”了。正如刚才两位老师所说,这里的所见所闻彻底颠覆了我们许多固有认知。
就拿黄河的颜色来说,作为在高校任教多年的教师,我常常教导学生要从观察真实事物入手。我会问他们“月亮从哪边升起”“麻雀怎样走路”这类细节问题,却从未想过询问“黄河是什么颜色”。因为如果我问,可能每一个同学都会说,“黄河当然是黄色的,是奔腾的黄色河流。”然而现实是,我们不仅在永靖看到了蓝色的黄河,去年在青海上游更见到了翡翠般碧绿的黄河。
这种多元的美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可能以无数种美的形态存在。我们千万不能自我设限,或者像年轻人说的那样被“刻板印象”束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天地之大、山川之美。这种认知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能让人学会谦逊,不再固执己见。
站在永靖的黄河岸边,这两天的感受让我深感人类的渺小。无论是面对壮丽的山川河流,还是参观博物馆时与刘颋老师、张莉老师的交流,我们不断发出“震撼”“颠覆”甚至“崩溃”的感叹。我不禁思考,文明究竟是如何发展的?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标准真的在直线进步吗?
今天在黄河上游,我们才真正触摸到黄河文明最早的审美巅峰。特别是彩陶博物馆里那些由点线面构成的无限丰富的图案,展现了人类童年时期惊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那些彩陶生动再现了古人丰富的生活场景,比如那个鸟形陶罐——刘颋老师敏锐地注意到,连鸟尾的造型都一丝不苟,栩栩如生。
我经常对孩子们说,一定要学会以美的方式去感受这个世界,去汲取这个世界之美,来滋养自己的心灵。所以我觉得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亲自到这个地方来,要到临夏来,在这样的黄河边上站一站、坐一坐,他就会去思考美是什么,人应该怎么生活。
我的人生经历比较特殊,跟随父母频繁换居住地,没有固定的故乡。嫁给我先生后,我对他说:“你的故乡就是我的故乡。”但来到这里,我也没有异乡人的感觉,我愿将这片土地也视为故乡。
文丨据张战在全国著名作家临夏行“黄河文化漫谈”发言整理
文字整理、图片丨奔流新闻记者 蔡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
蔡端
奔流新闻记者 全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