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3小时前
黄河远上·文脉流长丨叶舟:感受到黄河文化强劲的深层脉动
叶舟(著名作家、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黄河,是一部伟大的地理之书、自然之书,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书。这部恢弘的文明长卷,就铺展在黄河之上,铺展在我们临夏的广袤大地上。
本次活动,我们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1位作家。大家背景各异,领域不同,但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视角——以文学的眼光、文学的审美、文学的立场,来踏勘这片土地,走读这片山水。短短两日多的行程,我相信每位作家都已是行囊满载。这次对黄河的深入“走读”,黄河所馈赠的反哺与滋养,必将融入他们未来的笔端,无论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都将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作家的责任与行动。
深入人民,扎根山川大地,这本身就是一项有力的文学举措,一次坚实的文学实践。风吹大地,文学无疆。文学确实没有边界,但它的根基,必须牢牢扎在这片土地之上。唯有立足于此,展开想象的翅膀,倾注美的追求、抒情的笔触与真诚的书写,这片大地才会焕发新的生机,为黄河这部厚重的“文化之书”增添崭新的华章。
作为这个时代的作家,我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对黄河上游的这次“踏勘”与“走读”于我们而言,显得格外迫切。它是走进人民中间、融入山河大地的必经之路,也是深刻理解黄河文化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
正是在这样的踏勘与走读中,我们不仅重温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地理伟力——那澎湃不息的生命律动,更真切感受到她作为中华文化强劲“血管”的深层脉动。这条血脉中流淌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蕴藏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它虽非唯一源头,却是我们文化身份至关重要的来路。
因此,走出书斋,直面大地,是时代对作家的召唤,更是创作灵感永不枯竭的源泉。必须承认,长久以来,我们的部分文学书写,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贫血”与“营养不良”的迹象。究其根源,正是缺乏这种“走出去”的行动自觉。走进山河大地,首先要走进人民之中——这是深刻的实践要求。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看到的彩陶、听到的花儿、领略的山川风貌……无一不是中华文明鲜活、多元的组成部分,既有具象的地理形态,也有珍贵的非物质遗存。每一位真诚的写作者,都肩负着为中华文化“续命”的使命。我们唯有紧握手中的文学“接力棒”,扎根本土,深刻书写,才能无愧于时代,将这承载着民族血脉的文化火炬,一棒接一棒,坚定地传递下去。
文丨据叶舟在全国著名作家临夏行“黄河文化漫谈”发言整理
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蔡端
文字整理丨奔流新闻记者 王夏菁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
蔡端
奔流新闻记者 全域新闻
王夏菁
奔流新闻记者 全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