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8-19 19:15
【奔流·望河亭】生命可贵,诚信如金
今天是第8个中国医师节。作为公众生命健康守护者的医师群体,其实他们的生命健康同样需要关注。
想起前段时间河南省周口市妇产科主任邵医生坠楼身亡的事。一位从医30年且在大多数人口中“人特别好”的优秀医生,可能因为不堪网暴而殒命,让人唏嘘不已。
健康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今天,看到妇产科专家段涛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深表共情。他说,医生不需要被神化,但也不要丑化和污名化。大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想要诊疗流程更为规范,就应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在一些医疗事件中,往往是患者和家属一开始把医生“神化”了,当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以致出现不理想结果时容易滑向另一种极端——丑化和污名化医生,给医护人员造成极大的身心压力。前述邵医生的遭遇就是典型案例,根据邵医生家属的说法,“三个账号连续7个多月的网暴,让她陷入极度无助、求告无门的感觉。”是否有人参与网暴,相信当地调查组会调查清楚,回应公众关切。
客观来说,任何医疗行为尤其是产科手术,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手术前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不是医院推卸责任,而是医患双方以书面形式达成“合作关系”,约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建立相互信任,从而携手对付共同的敌人——疾病或者可能面临的手术风险。
遗憾的是,在一些医疗纠纷中,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却因一方的失信而演变为“敌对关系”。这些年,我们时而看到个别患者手术成功后拒付医疗费,也偶有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仍搞“医闹”,本质上是一种违背契约精神的“失信行为”。
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其实是双方对诚信规则的守护。推而广之,诚信社会的构建和完善,更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从按时偿还信用卡到如实申报个税,从遵守交通规则到履行合同约定,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诚信行为都是社会诚信大厦的一砖一瓦。
诚信如同呼吸的空气,拥有时不觉珍贵,失去时方知致命。“一诺重千金”不应只是古老的格言,而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实践准则。当我们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如同珍视银行账户,当“失信可耻”成为全民共识,社会运行的成本将大幅降低,人际关系的质量将显著提升,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也将得到更好保障。
文丨剑南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柴立华
网友38258
2025-08-23
👍
fgg
2025-08-22
健康
网友09298
2025-0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