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5小时前
“东方微笑 跨越千年——麦积山雕塑论坛·2025”在天水启幕
9月11日,以“东方雕塑艺术体系的当代重构”为核心主题的“东方微笑 跨越千年——麦积山雕塑论坛·2025”在天水启幕。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由国家文物局、甘肃省委宣传部指导,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天水市人民政府主办,敦煌研究院、中国雕塑学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论坛聚焦雕塑艺术,以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为重点,以挖掘传统雕塑艺术对中国当代雕塑的作用与影响为目标,设置“雕塑艺术研究”“麦积山石窟研究”“石窟寺研究及数字化利用”“丝绸之路与佛教艺术交流”四大议题。旨在通过对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雕塑艺术的深度研究,丰富佛教造像艺术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全力将论坛打造为引领中国雕塑艺术与创作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论坛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围绕四大议题开展专题报告,贡献前沿见解。
在“雕塑艺术研究”议题中,甘肃何鄂雕塑院院长何鄂、韩国亚细亚雕塑研究会会长申银淑、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学艺员田林启、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翟小实、日本大和文化馆学艺部课长泷朝子分别作专题分享。
针对“麦积山石窟研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马天羽、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美术学部教授竹浪远、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美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唐冲等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
围绕“石窟寺研究及数字化利用”,云冈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杭侃,响堂山石窟研究院学术院长(研究馆员)赵立春,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馆员付祥波等专家学者带来专业解读。
“丝绸之路与佛教艺术交流”议题下,巴基斯坦前文化部部长、国家艺术委员会总干事和行政长官代表贾马尔·沙阿,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宋伟光,中巴文化教育中心初萌,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考古学系教授Chandima Bogahawatta等专家学者展开专题探讨。
论坛立足跨学科视角,深度诠释麦积山石窟历代造像的造型语言体系,为推动麦积山石窟保护研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介绍,长期以来,海内外学者围绕麦积山石窟造像的时代特征、艺术流变等方向深耕研究,其艺术价值不断被挖掘与彰显。2017年8月,敦煌研究院发起并成功举办首届麦积山雕塑论坛,目前已举办四届。历届论坛汇聚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大家从多维度挖掘、阐释麦积山雕塑的艺术风格,持续厘清中国传统雕塑的时代主线,更清晰呈现出西域艺术风格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交流融合历程。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入解读麦积山石窟的价值内涵筑牢了坚实的学术根基。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玄丝雨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杜平海
玄丝雨
奔流新闻记者 市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