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21小时前
近年在三星堆遗址考古中
3号到8号祭祀坑出土了1.5万余件文物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祭祀坑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总台《寻古中国》节目
除了青铜器和金器等“神秘文物”
几百根象牙的出土也引起大家的注意
这些象牙从哪儿来?
深埋地下3000年如何提取?
“文保医生”怎样“护牙”?
9月20日国际爱牙日
一起到三星堆“看牙”
01
三星堆“牙科大夫”
护牙有方
我们先来看考古专业人员
给这些象牙的命名:
“出土饱水糟朽象牙”
原因是它们埋藏时间久
长期受到
地下水、可溶盐以及微生物等
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蚀
看着是整根的形态
但实际上已经非常“酥软”了
有比喻说
刚出土的象牙就像牙膏一样脆弱
或者是“像巧克力蛋糕一样”
这样的象牙送至实验室后
首先要进行清理,剔除表面泥土
从而减少后续象牙保护的难度
这个环节既要抓紧时间
又不能心急
工作人员如同“牙科大夫”
“刷牙”“洗牙”“抑菌”
小心呵护
△2021年11月,一根一米左右的象牙表面已经清理完毕,工作人员为象牙裹上保鲜膜,又用纱布覆盖,最后存放到恒温恒湿的密闭储存箱。
随后象牙需要长期保存在
温度湿度都适宜的象牙冷藏库中
类似于“文物冰箱”
△象牙冷藏库
清理后的象牙就能和公众见面了吗?
还差得远
饱水糟朽象牙
含水率过高、力学性能极差
要想稳定展示还要“恢复”象牙强度
△饱水糟朽象牙局部
研究团队不断攻坚
实现了整根象牙的脱水加固
这是世界上的“首次”
为同类型文物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
贡献了“中国方案”
△2024年7月,参观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的展示中观看象牙。
如今
象牙可以在22℃左右的环境下陈列
这是三星堆出土象牙保护的巨大进步
02
在三星堆“挖”象牙
拢共分几步
这么“酥”的象牙保护已是如此艰辛
象牙的现场提取也不是易事
提取现场大致可分为六步
△象牙现场提取步骤
象牙在发掘坑中要经过四个步骤
①与埋藏环境分开
②增加提取的支撑点
③保鲜膜隔离避免失水和被污染
④高分子绷带固定(相当于象牙增加“外骨骼”支撑)
工作人员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是“双脚离地”的
是“平板支撑”的
随后的现场保湿和装箱
则由发掘坑外的工作人配合完成
一天完成5至7根的提取工作
是一场科技、体力、耐心与时间的综合较量
03
这么多象牙是哪儿来的?
三星堆的象牙
除了含水率高、力学性能差的特点
还有一个特点:多
有统计数据显示
已经出土的象牙有600根之多
这么多的象牙,来源是哪里?
假设无外乎两种
①外来的
有人认为象牙可能是
从当时东南亚等域外地区
运输到了古蜀
△3号坑数量庞大的青铜器和象牙
②本土的
这种说法认为
古蜀国的环境与现在相比更温暖湿润
适合亚洲象生存
因此象牙可能来源于本地
但是今天
古蜀国曾在地区内
还没有发现象的骨骼遗骸
在象牙的清理与初步保护工作正在进行时
DNA样本的提取也同步开启
据专家介绍
通过勘察比对提取象牙的DNA信息
象牙从何方来的谜题或将得到解决
古蜀三星堆,再醒惊天下
象牙、青铜器、金器等文物不断面世
让我们能够更多了解
古蜀先民的生活环境与精神世界
来源丨央视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