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流热点10-17 11:51
寻陇丨人文天水,找寻穿越千年的“东方微笑”
1天水雕塑的微笑如立体史书,可开启与历史相视而笑的文物之旅
2天水地区最早的“微笑表情包”出自大地湾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它是远古雕塑杰作,2013年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柴家坪遗址红陶人画塑像呈现中年妇女惊讶的笑;新石器时代红陶人头形陶塑展现男性憨厚的笑
3魏晋南北朝时,天水佛教造像将微笑与“法喜”义理结合,形成“东方微笑”意蕴,如麦积山石窟多尊造像、武山拉梢寺悬塑菩萨像等
4天水雕塑的“微笑”也有古时日常生活的呈现,如清水县博物馆北魏伎乐俑热情洋溢的笑容、天水市博物馆唐代侍女俑腼腆的笑容,展现人物心境,具有生命力
徜徉在人文天水,如同打开一部立体的艺术史书——那些由古代艺术家精心雕琢的人物面容,尤其那一抹穿越千年的微笑,至今仍以其温润之力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循着这些不会消逝的微笑,开启一场与历史相视而笑的文物之旅。
天水地区能看到最早的“微笑表情包”,出自大地湾的“小祖宗”——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1973年出土于秦安县五营镇邵店村,瓶高32.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6.8厘米,细泥红陶质地,器口圆雕头像短发齐额,挺鼻小嘴,五官端正,双耳还留有挂饰物的小孔,造型工艺均十分优美。它完美塑造了一个宛如穿着花衣的少女,彩陶瓶上的彩绘图案为三角茎叶纹和简化的飞鸟纹,营造了叶影重叠、飞鸟展翅的生动氛围,是远古时期的雕塑杰作,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尤其那微开的双眼、半开的嘴唇所传达的恬静的笑意,穿越千年迷雾,如生命之水一般缓缓注入观者的心灵。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史前时期集彩陶、雕塑、造型于一身的杰出艺术品,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柴家坪遗址出土的红陶人画塑像
如果说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上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少女恬静的笑。那么天水麦积区柴家坪遗址出土的红陶人画塑像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一个中年妇女惊讶的笑。这件仰韶文化晚期的人面塑像高15.3厘米、宽14.6厘米,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人面高颧阔面、鼻梁低矮、两眼内扣,半张着的嘴似乎在和人聊天,谈笑自若,面部和嘴部肌肉紧张的状态在微笑的表情中含着一丝惊愕,生动呈现了远古先民的神韵,也体现了古代雕塑家高超的雕塑工艺。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红陶人头形陶塑
除了女性的笑,在天水出土的古代雕塑中也有男性憨厚的笑容。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红陶人头形陶塑,长6.8厘米,宽5.5厘米,高6.2厘米,现收藏于天水市博物馆。这件人面陶塑为泥质红陶,中空,手工捏制,人像面部扁平,鼻梁高挺,两眼平直,嘴角含笑,显得憨厚朴实,稳当可靠。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天水佛教造像中不仅继承了天水传承千年的高超雕塑技艺,更将微笑表情与“法喜”义理完美结合,创造出了迷人且打动人心的微笑元素,并形成了这一时期具有独特审美的“东方微笑”意蕴。
麦积山石窟第44窟正壁主尊造像
这些佛教造像大多面含微笑、静谧慈悲。有的双目低垂,好似在悟道冥想,有的憨直淳朴,就像初生般的婴儿一样率真温暖。但这些微笑却一点也不突兀,直视这些造像的面容,你会感觉它跨越千年,就站在你面前一样。
麦积山石窟第147龛正壁主尊造像
麦积山石窟第133窟9号龛右壁小沙弥
这些微笑也被称为东方最美微笑,澄澈、宁静、安详,就像是能洞察世间一切的神情。其中最负盛名的正是麦积山石窟第133窟9号龛右壁小沙弥,他身穿贴体的通肩式袈裟,头微侧,面带稚气,两眼半睁,嘴角内收,露出了超凡脱俗的微笑,这纯真洒脱、颖悟聪慧的少年模样,充满了愉悦。麦积山第154窟正壁主尊造像脸型瘦削,眉目高挑,嘴角微微含笑。麦积山第147龛正壁主尊造像、第44窟正壁主尊造像、第163窟正壁右侧胁侍菩萨露出了细腻而温婉的笑意,生动刻画了完满的内心世界。
武山拉梢寺悬塑菩萨像
在武山拉梢寺众多的摩崖造像中,人们最为叹服的是一座只剩下头部的北宋时期的菩萨头像,她面部的微笑让人联想到龙门石窟的卢舍那佛,同样的神秘,同样的像是一束阳光在消泯尘世的一切苦难。人们以“东方维纳斯”的赞誉来形容它给观者带来的震撼。她的头饰为植物纹花束,围绕垂肩的两耳,几乎分辨不出是头发还是花束,浑然一体地把面部衬托得自然、和谐。
虽然悬塑绘色次第脱落,但面部依然给人以鲜嫩温润之感。清秀的脸庞上,一双动人的眼睛配以细柳式的眉形,呈现出神含于内,光不浮流,凝视远方的神态,体现出外形与内心真和美的统一,其温婉神秘的微笑仿佛在表达生命本身的意蕴。
天水雕塑上的“微笑”不仅出现在佛教造像中,也有古时日常生活的各种精彩呈现,带给我们尘世的温暖。
清水县博物馆藏北魏伎乐俑
清水县博物馆收藏有一套北魏彩绘陶乐俑,一组12件,乐队成员身着统一装束,男乐师发髻高挽,头戴小冠显得英武干练,女乐师则梳双环髻颇见端庄秀丽。他们身穿交领短襦,腰系长裙,跽坐于地,吹奏鼓、瑟、排箫、角、筚篥等各式乐器,形成了一个座部伎乐乐团。最惹人注目的当是陶乐俑面部呈现的热情洋溢的笑容,虽历经千年但依然给观者以强大的感染力。
这一时期侍女造像也呈现腼腆的笑容,天水市博物馆藏唐代侍女俑高28厘米,宽4.5厘米,红陶质,女俑头梳双髻,身着襦裙,脚穿云头履,双手贴腹笼于袖中,抬头观望,眉目含笑、仪态娴雅,体现了唐代贵族妇女的雍容、自信。
清水县博物馆藏北魏弹瑟男伎乐俑
古代的艺术家们试图通过这种微笑,让雕像更具有生命力,并展现人物祥和、幸福的心境,描绘了“生命的生动性”,虽然历经无尽时光的浣洗,仍然感动着每一个看到它的人。
文丨奔流新闻通讯员 刘复兴 记者刘小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网友66482
2025-10-17
这些微笑雕塑是天水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展示着东方艺术的魅力。
月殇
2025-10-17
天水是个好地方
宝罗
2025-10-17
宝藏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