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流热点3小时前
酒泉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情况
“十四五”以来,酒泉市直面人口老龄化加速趋势,以“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群体多元需求”为核心目标,统筹政策保障、设施建设、服务创新与健康支撑,在应对老龄化挑战中探索特色路径,全市老龄事业实现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的跨越,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政策体系立柱架梁,筑牢老龄事业发展根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作机制,构建“规划+方案+清单”的政策闭环体系。先后出台《酒泉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酒泉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发布涵盖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社会优待等领域的22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分类明确高龄、失能、特困等不同老年群体服务标准,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清晰路径。全面落实高龄津贴政策,提高高龄津贴标准,城乡居民80周岁以上、90周岁以上、10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月标准分别达到200元、300元、500元,全市1.86万名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
保障体系持续健全,兜牢老年群体民生底线。构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多层次保障格局。养老保险覆盖全面。持续推进全面参保计划,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75.38万人,法定参保率98.28%,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稳步提升。医疗保险保障有力。稳步提高老年参保人员医保待遇水平,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4.29万人、参保率95.18%,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至60%,老年人就医负担持续减轻。稳步推进长期护理补助政策落地,累计为2757人次发放长期护理补贴。社会救助精准发力。连续18年提高城乡低保及特困供养标准,“十四五”以来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27%和50%,城乡特困供养标准分别增长27%和40%。全市有2.3万名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占低保人数的55%;有1709名老年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占供养人数的64%。关爱服务暖心到位。与5600余名特殊困难老年人签订监护协议,提供探访关爱服务3万余人次。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项目,为1657名特殊家庭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评估。
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构建立体养老服务网络。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为框架,打造全域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优化升级。市县两级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累计为59.67万人次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全国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和适老化改造工程,为1180户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立具有连续、稳定、专业服务功能的家庭养老床位,为12476户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社区养老全面铺开。“十四五”期间投入1.6亿元建设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7个、村级互助幸福院81个,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显著提升,乡镇(街道)达到75%、城市社区达到100%、农村社区达到69%,新建住宅区全覆盖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养老提质增效。累计投入4.9亿元支持养老项目建设,全市建成养老服务机构29家,入住型床位3091张,入住率66.4%,其中护理型床位2032张,占比65.7%。老年助餐便捷可及。发展“老年助餐点+养老设施+社会化餐厅”助餐模式,建立“政府补、企业让、个人出、志愿做、慈善捐”多元保障机制,建成121家助餐点,累计提供助餐服务175.77万人次。
医养结合深度融合,夯实老年健康支撑体系。聚焦“健康养老”核心需求,构建“医疗+养老”协同服务网络。深化医养融合发展。全市29家养老机构全部就近与医疗机构签订定向服务协议,7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实现“医养无缝衔接”。成功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2个、示范机构和示范基地3个,形成可复制的“医养融合”模式。提升老年健康水平。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87%、中医药健康管理率80%,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75%,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100%,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设置达到100%,综合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建成中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填补安宁疗护空白。酒泉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市,制定《酒泉市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成安宁疗护病区2个,为45位有需求的生命终末期老年人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和人文关怀,填补了区域老年临终关怀服务空白。
友好环境加速构建,激活老年群体活力。以“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为抓手,优化老年生活环境,建成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2个。公共服务优待扩面。13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与中医院全部设置老年人优先挂号窗口、开通绿色就医通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旅游景区门票减免、市内公交车免费乘坐等政策,年均惠及超10万人次老年人。老年文化供给提质。打造“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平台,建成7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35个行政村和85个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全部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老年教育覆盖延伸。县(市、区)实现老年学校全覆盖,老年人文化活动团体达300余家,年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活动200多场次。老年体育设施扩容。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酒泉市老年综合活动中心,每年从体彩公益金中列支300万元建设老年体育设施,新建体育公园、口袋公园11个、健身路径18个,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6平方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银龄行动持续推进。立足银发资源开发,打造“老妈妈拥军爱心服务队”“马背上的银龄宣讲队”“红色故事宣讲队”“非遗传承小课堂”“夕阳志愿服务队”等“银龄行动”品牌,1300余名老年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服务、发挥作用,多渠道、全方位促进老有所为。
来源丨甘肃省民政厅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