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16
奔流新闻10-21 20:36 5.31万热推
张掖大佛寺有“三绝”名冠神州:国内唯一的西夏寺院建筑、亚洲第一大室内卧佛和保存最完整的《北藏》佛经及般若金经。它是一座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书画及文物珍品于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对于研究古代河西乃至整个西域的建筑艺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中西交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1996年它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掖大佛寺
在河西走廊的苍茫戈壁与绿洲交叠处,张掖这座丝路古城仿佛一颗被时光打磨的明珠,而坐落于城西南隅的大佛寺,便是明珠中上最深邃的光泽。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被誉为“西夏国寺”的大佛寺,不仅保存着亚洲最大的室内卧佛,更承载了丝绸之路的繁华记忆、多元文化的交融密码,以及无数扑朔迷离的历史传奇。
大佛寺,经过元明清历代皇室的修缮,融合了不同朝代的建筑特色。但基底的西夏文化元素,依然清晰可见。作为昔日西夏王朝的皇家寺院,大佛寺的格局和其他寺院相比,自有不凡之处。大佛殿中轴对称,有着宫廷建筑那种四平八稳的建筑布局,中原地区少有的绿釉鸱吻设计,西域特色的莲花纹瓦当,更有佛塔殿堂共生的特点。
明宣宗朱瞻基《敕赐宝觉寺碑记》记载了大佛寺的由来:西夏国师嵬咩一日静坐时,忽然听到附近隐隐有丝竹之音,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当时就发下建寺宏愿,历时五年乃成。

大佛寺正殿外貌
眼前的正殿是大佛寺的核心建筑,它是国内最大的古代佛教殿堂。站在大殿门口,已然感受到了它崔嵬峭拔的姿态。大殿到底有多大呢?有这样的一组数据,大殿分两层,高33米,平面长方形,面宽9间,进深7间,占地总面积1770平方米。按照标准篮球场420平方米的面积来算,仅大佛寺的正殿,面积就相当于4个标准篮球场。
细观大殿外景,殿顶用青筒瓦覆盖,殿周围绕廊。大殿造型结构与故宫太和殿极为相似,殿宇巍峨壮观、斗拱交错有致、翘翼展张欲飞,曲线优美、雄浑威严;平面构架工整规范,空间组合变换多端。给人以既潇洒自然又庄重深沉,既鲜明真切、又朦胧空灵之感。
大佛寺与西夏、南宋乃至元皇室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纠葛,为这座古刹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大佛寺建成之后,笃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内朝拜或小住,大做斋会。
西夏灭国后,蒙古别吉太后也曾来大佛寺朝佛,民间传说她来到甘州时,闻听大佛寺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就带着身孕前往朝拜许愿,岂不知没走出山门就开始腹疼,只好在僧人照料下在寺内分娩。出生的便是大元开国君主——元世祖忽必烈。元史中记载别吉太后死后,她的灵柩曾停殡在大佛寺。就连南宋的亡国之君恭帝赵显降元后,也曾居大佛寺修行二十余载,终成一代高僧。

极具美感的斗拱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被大佛寺的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吸引,曾留居一年之久。他对大佛殿内塑像作如下描述:“佛教徒们按照当地的建筑样式建造了许多寺院。在这些寺院里供奉着许多塑像,其中有些是木雕,有些是石雕,也有些是泥塑。这些塑像外表鎏金,工艺十分精巧。有的塑像尺寸巨大,长足有十步,姿态侧卧;有的则很小,宛如弟子侍立背后,恭敬肃穆。一切大小佛像都受到当地人的极端景仰……”

卧佛全貌
马可·波罗所见和描绘,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大佛寺布局风格基本一致:
踏入大佛殿,光线骤暗,一尊长达34.5米的卧佛赫然呈现于1.2米高的莲坛之上,卧佛安然酣睡,佛身长35米,肩宽7.5米,耳长约4米,脚长5.2米。仰头望之,造像金妆彩绘,面庞贴金,头枕莲台,面西侧身而卧,双眼半闭,嘴唇微启,造像丰满端秀,姿态怡静安详。卧佛首足处塑大梵天、帝释天立像各一尊,女身云髻高挽,彩带飘扬;男像面目威严,峨冠博带。
“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年,更喜有人修缮果;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大殿门前的楹联此时此刻用来形容我们的观感最为恰当。

卧佛的头部
站在大殿内部的不同位置观察,大佛的神态表情都不一样。看似双眼微睁,似要呼喊,实则已至涅槃之境。
这尊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如此身量的佛像,是怎样建成的呢?

阔深的正殿
大佛属于木胎泥塑的佛像,相传正是西夏国师嵬咩独创了这种制作工艺。
建卧佛前先将木料搭设成类似房屋的木构架,其中正身9间,加头部、脚部计11间,分上中下三层。木构架之间用梁、枋构件连接,构架结构,大木架外满钉木板,形成塑像木胎。木胎上捆绑草绳,逐层敷抹草泥塑成五官、四肢及衣褶纹饰等造型,最后贴金着色,这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木胎中空泥塑、金妆彩绘。
塑像除台基底部开有通风口之外,在离地面1.5米高的塑像胸部和腿部也开有通风口,这样非常利于塑像内通风。
卧佛内中空的独特设置一是为了减轻大佛的重量,二是在中空的大佛体内,藏有佛经、铜镜、铜钱等物,象征“心明如镜”“肚量如海”。
大佛背面是佛陀十大弟子举哀像,殿南北两侧为十八罗汉群像。环绕大殿一周欣赏十八罗汉造像,一尊尊线条流畅、神态自然,端庄祥和而又栩栩如生,最为奇特的其中的“降龙罗汉”造像和国内其他寺院的明显不同:
位于大殿北侧的降龙罗汉手执绳索却并无捕获,他的眼睛望向斜上方的大殿的屋梁,顺着他的目光可见有一条五爪金龙神气活现地盘踞在那里。五爪之龙在古时谓之为天子的象征,也是,大佛寺是西夏的皇家寺院,既是天子,岂有被罗汉降服之理?这便是在大佛寺内特有的“降龙罗汉不降龙”。

西游记壁画
大殿之内,除了卧佛以外,大佛正后方的壁画也极具文物价值。张掖大佛寺大佛殿内的壁画多为明清时期的作品,面积530多平方米,内容和题材多以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人物花鸟为主。这些壁画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细的线描、浪漫的构思、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最有代表性的当数观音救难壁画、诸天菩萨壁画、刑天壁画、猴子戏鹰壁画、迦陵频伽鸟壁画、大黑天壁画和《西游记》壁画。
《西游记》壁画色彩斑驳,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壁画距地面高1.55米,上下两端用墨线勾出边栏,边栏内绘缠枝牡丹。《西游记》故事图居于正中,残长约4.4米,残高约2.9米,面积约12.7平方米。壁画前今塑地藏王菩萨像一尊。
有趣的是壁画中,唐僧往往安坐在白龙马上,沙僧牵马,孙悟空一路游手好闲、消极怠工,猪八戒却成为了四人中最勤勤恳恳的一个,不仅帮师父化缘取水、身兼探路,一路挑着重担,有勇有谋,形象与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中完全不同。
大佛殿内《西游记》故事壁画与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的10个插图有许多相似之处,专家由此推断,它的成画时间应该为明末清初。与其他地方的《西游记》壁画不同,这里的壁画还融入了河西走廊的地域特色,部分场景中的建筑风格、人物服饰都带有明显的西北风情,为研究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民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许多游客驻足壁画前,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仿佛跟着唐僧师徒一同踏上了充满奇遇的取经之路。
古城张掖,有这样一种说法:“一城山关,半城塔影,连片草溪,遍地古刹。”林立的佛塔中最有名的便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塔,俗称土塔的弥陀千佛塔便在大佛寺里。

弥勒千佛塔
这座土塔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高33.37米。塔基每边长23米,层层向上收小,共13节,华盖直径4米多,四周饰有36块铜质板瓦,悬挂着36个流苏风铃。进入土塔所在的殿内,如今这里被修建成了一座小型博物馆。

《曼荼罗》
馆内陈列的都是在大佛寺内出土发现的历朝历代的经书、石碑、铜镜、玉雕、珍珠等珍贵文物,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在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当地驻守官员奉英宗之命会集众多高僧大德与当地书画名流,历数十年岁月,经四五代人努力,以寺藏御赐《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为蓝本,用金粉书写,绫锦装帧了600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这些经书每函的卷首扉页,都精心绘制了一幅《曼荼罗》或《说法图》,以金粉或银粉为颜料,呈现出人物众多、神态各异、线条清晰、绘制精细的画面。尽管历经了六百多年的风霜,这些绘画依然光洁如新,熠熠生辉,彰显出皇家般的雍容富贵。它们不仅被视为佛教经典中的珍品,更是书法绘画艺术的绝佳典范。在当时的抄写规定中,凡出现“佛”“菩萨”等世尊称号的经文,均以金粉书写,其余则用银粉书写,使得这套经卷更加珍贵非凡。

屋梁之上的五爪金龙
明清以来战火频仍。为了保全经书和其他文物,大佛寺的僧众曾一次次将它们转移,20世纪30年代,大佛寺住持将佛经转移至祁连山深处,后秘密运回存放于藏经殿后部柱间,其经橱全部用土坯密封,之后,藏经的秘密由寺中离任住持一一交代给最亲信的弟子,最后一位担当守护重任的是1901年出生于甘州的比丘尼本觉。
1952年,本觉接受看守佛经这一使命,直至1975年去世,她对寺内藏有重宝守口如瓶,小心值守,终于让《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经籍完整无缺保存下来。
今日的大佛寺,仍以“无僧之寺”的独特存在,静默立于闹市。红墙之外车马喧嚣,殿宇之内时光凝固。它不仅是西夏建筑艺术的孤例、佛教东传的驿站,更是一部镌刻在木石上的史诗——关于王朝兴衰、信仰传承、文明碰撞。
正如考古学家宿白所言,大佛寺的文物遗存“不仅是佛教文化在张掖的历史见证,也是很美的书画作品”。当夕阳为寺脊镀上金边,卧佛依旧半闭双眼,似在等待世人解开那些“永问不明”的谜题,又似在提醒:一切辉煌终归于寂静,而寂静中,自有永恒。
文|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柴立华
刘小雷
奔流新闻记者
点赞
|
16
网友82118
2025-10-22
张掖大佛寺的多元文化特色,体现了古代中西交流的成果,是文化交流互鉴的典范。
网友82118
2025-10-22
张掖大佛寺的存在意义非凡,它见证了王朝兴衰,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为我们了解古代宗教、艺术和历史提供了窗口。
gz
2025-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