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2
                    点赞
                    
                        |
                        2
                    
                 
     
            奔流热点10-30 08:46
当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荣誉证书递到张忠山手中时,这位来自东乡县的90后全国人大代表首先想到的,是合作社里各族乡亲忙碌的身影。作为东乡贡羊产业的带头人,他的养殖基地不仅撑起了千余户群众的增收希望,更成了当地各民族携手共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场。
 
 
“从5户到68户,从15.5亩到125亩,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站在羊肉加工厂前,张忠山的话语道出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密码。如今他的合作社已建成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基地不仅辐射带动1000多户群众增收,还联动起十几家公司及合作社形成发展合力。不仅带动本合作社的东乡族社员及周边群众,还联动河滩镇种花椒、唐汪镇种植大接杏的汉族乡亲们,丰富了产品品类,更合力拓宽了东乡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加工车间的汉族大姐带领开发出法式小切、太阳卷等40多种产品,让“甘味”品牌更具竞争力;回族小伙成了养殖基地技术骨干,邻县的各族群众常来这里学技术。张忠山说:“现在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共同体。”而这正是民族团结最坚实的根基。
 
 
在东乡族的文化血脉中,“平伙”共享羊肉的习俗早已埋下民族团结的种子——过去,人们通过“平起平坐”分享羊肉化解隔阂、凝聚人心;如今,这一文化基因在张忠山的羊产业里焕发了新生。“每一只东乡贡羊都藏着民族团结的密码。”张忠山指着羊圈里的种羊介绍,汉族专家带来人工授精技术指导科学养殖,让繁育效率大幅提升;回族、撒拉族乡亲跟他一起扩大养殖规模,全国各地的朋友认可“甘味”品牌东乡贡羊,也认可甘肃招牌菜东乡手抓羊肉。这份跨越民族的协作,是东乡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鲜活注脚。张忠山告诉记者:“我觉得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奔好日子的见证。东乡贡羊能变成产业,靠的是党的好政策,更靠各族同胞的携手相助。”
作为90后东乡族青年,张忠山并未停下带动各族乡亲致富的脚步。“羊圈里的烟火气,就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他表示,未来会持续带着各族乡亲把羊产业做得更好,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田间地头、羊圈牧场开得更艳。
来源丨东乡县委宣传部(通讯员:唐雨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
 
                     点赞
                    
                        |
                        2
                    点赞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