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点赞
                    
                 
     
            奔流热点10-30 08:50
 
                             
                        东乡县:雨润东乡数字背后的生态蝶变
截至2025年10月,东乡县2025年降水量达到764.8毫米,这是近10年来同期降水量的最大值,较近30年平均降水量高出532.5毫米。雨水的丰沛馈赠,正与生态治理的持续发力形成共振,让这片曾被贴上“干旱贫瘠”标签的土地,悄然进行着从荒山秃岭到绿意盎然的蜕变。

降水数据的跃升,是生态改善的直观注脚。在东乡,“雨水变多了”不再是群众的直观感受,而是有数据支撑的生态转变。曾经“渴死麻雀摔死蛇”的布楞沟流域,通过3.61万亩造林、铺设供水管网、推行立体绿化等系列举措,不仅让云杉、油松铺满山梁,更构建起良性循环的局部小气候,为降水留存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今走进大树乡布楞沟村,南北两山郁郁葱葱,折红公路沿线花带绵延,2018年获评“国家级森林乡村”的荣誉,正是降水与植被相互促进的生动见证。
丰沛降水与治理成效的叠加,正在重塑东乡的生态基底。针对降水增多的特点,东乡县精准推进流域治理,投资4030.87万元的沿洮河经济带生态缓冲带修复工程完工投用,池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新增15平方公里治理面积,通过水土保持林栽植、封育保护等措施涵养水源。

这些靶向发力的治理行动,让生态改善的连锁效应逐渐显现,具体成效也有了明确的数据佐证。“生态的改善带来了连锁效应,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4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1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91.4%,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曾经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变得愈发强健。”临夏州生态环境局东乡分局干部王玉雪说道。
面对降水分布不均可能引发的挑战,东乡的生态韧性不断增强。今年8月,凤山乡遭遇148.9毫米、五家129.3毫米、董岭123.7毫米、坪庄117.0毫米的大暴雨,但得益于前期生态治理奠定的基础,当地通过快速响应、科学疏导,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实现了人员零伤亡。从“怕下雨”到“善用雨”,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御,背后是生态治理带来的底气,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东乡的实践成果。

“充足的降水缓解水资源短缺、有助于作物生长,带来农业增产、增加水力发电并滋养森林和草地,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局部气候,充沛的降水使东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同时也需注意,强降水易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还会导致农田渍涝、作物减产绝收,需做好防御。”县气象局副局长常静说。
764.8毫米的降水,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治理的勋章。从年均532.5毫米的降水量,到如今雨润山林的生态新貌,东乡用数据书写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答卷。这答卷上,既有降水增多的生态喜讯,更有久久为功的治理恒心,在山河之间勾勒出生态振兴的清晰轨迹。
来源丨东乡县委宣传部(通讯员:周学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
 
                     点赞
                    
                        |
                        0
                    点赞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