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36
                    点赞
                    
                        |
                        36
                    
                 
     
            奔流热点6小时前
 
                             
                        筑牢民生保障基石 建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十四五”以来,全省人社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老龄工作各项部署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健全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社会保障持续完善,保障效能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在2022年-2025年中央连续四次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标准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先后于2021年、2024年、2025年三次提高省级基础养老金,各地积极推动提高市县级基础养老金,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精心测算并制定全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方式,“十四五”以来,连续5年同步调整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效保障了全省180余万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使其能够充分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适老化社保经办服务优化升级。持续探索多元化适老服务新模式,通过优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打造“暖心贴心社保服务窗口”和“社保15分钟便民服务站”等举措,提升社保服务便民化水平。为高龄、重病、伤残等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尤其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重度残疾人,主动联络、优先服务,并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切实满足老年人对社保服务的便捷化、多样化需求。

服务人才持续扩容,专业供给持续增强。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广泛开展。着眼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以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依托康养服务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康养服务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开展养老护理员等康养类培训22.06万人次。康养技能人才评价规范实施。以企业自主评价、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面向健康养老行业技能人才提供多元化技能评价服务。“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开展康养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44万人次,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52万人次,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能人才支撑。职业技能竞赛成果显著。2021年在第一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获得养老护理员学生组“铜牌”。“十四五”以来,评定在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的9名选手为“甘肃省技术能手”。家政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2024年9月,牵头起草并报请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家政与养老等业态融合发展,符合条件的家政企业可承接政府补贴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同时,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大力实施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先后举办了“高级健康照护师”能力提升、甘肃省第三届家政服务能力提升训练营等活动,大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家政、养老服务提质扩容。

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升级,作用发挥成效凸显。紧扣省情实际,打造银龄人才“新高地”。充分发挥我省即将退休或已退休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在前沿技术创新、重点项目攻关、重大平台创建、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制定印发《甘肃省“银龄专家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确定首批13个甘肃省“银龄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包括6名在甘“两院”院士、1名国家卓越工程师、2名全国名中医和4名重点领域高端人才。强化保障支撑,激发创新创造“新动能”。构建“省级财政+单位配套+工作室项目收益”的经费投入杠杆体系,除省级财政给予每个工作室100万元的启动资金外,同时建立工作室市场化运营模式,为工作室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实行“1+1+N”(1名银龄高端人才领衔+1名科研助手+N名青年骨干)的团队组建模式,推动工作室成为创新型人才孵化器和技能传承枢纽。赋予领衔专家科研方向决定权、薪酬分配自主权、经费使用支配权、科研资源调度权等4项自主权限,进一步激发专家团队技术创新活力。注重绩效评估,实现成果转化“新突破”。按照研究攻关方向科学分类,通过差异化设置绩效目标和指标权重,促进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线,转化为生产力。构建覆盖“立项-攻关-转化-产业化”全链条的动态管理体系,建立3年一评估机制,全方位多角度衡量工作室实效,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将评估结果与资源配置、政策激励相挂钩,对取得突出成效的加大支持力度,未达到预期的予以摘牌,以维持工作室良好运行和科研活力。

来源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
 
                     点赞
                    
                        |
                        36
                    点赞
                    
                        |
                        36
                    
                
吴晶帆
2025-10-31
赋予领衔专家多项自主权限,激发了专家团队的创新活力,有利于科研突破。
快乐就好
2025-10-31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培训广泛、评价规范,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我在线
2025-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