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1
奔流热点14小时前
岁末收官,文化飘香。2025年以来,庆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深入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围绕春节、元宵等七大传统节日打造“市县联动、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矩阵,全年累计举办各类主题活动420余场次,吸引28.6万人次群众参与,全网传播量超1500万人次,让传统节日在创造性转化中焕发时代活力,让文明新风在沉浸式体验中浸润人心。

构建“市统筹、县主办、乡落实、村参与”四级工作机制,出台常态长效工作制度,通过方案审核、现场督导、总结通报等方式压实责任,全年召开8次协调推进会,推动市县联办、部门协同的活动格局落地见效。活动既坚守文化根脉,又创新表达形式,将AR、VR技术、线上直播、短视频征集等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节庆:清明“云端祭扫+线下缅怀”吸引12.4万人次参与,七夕“沉浸式婚俗展示+文明集市”聚拢万余群众,中秋、重阳联动“邻里节”“孝老宴”增添互动体验,针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设计的花灯制作、红色研学、健康义诊等精准服务,让不同群体各得其乐。

文旅深度融合成为活动亮点。第二十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期间,端午“非遗进景区”活动让剪纸、香包等文创产品走进景区,带动文旅消费升级;七夕省级主场活动开展“网红带货·乡味出圈”直播,50余种农特产品销售额达20余万元;全市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8.3万份,设立136个“鲜花换纸钱”兑换点,兑换鲜花5.8万束,让“抵制高额彩礼”“文明祭扫”等理念借节日氛围深入人心。与此同时,“提前预热—活动开展—综述发布”的闭环宣传机制成效显著,庆城县七夕省级主场活动全媒体直播观看量破1200万人次,微短剧《儿女的家也是爸妈的家》播放量达1.6万次,实现“小现场”撬动“大流量”的传播效应。

一系列品牌活动成为庆阳文化名片,环县“翰墨飘香·春满环州”活动赠送春联2000余副,让笔墨书香温暖寒冬;镇原县“非遗进景区”活动整合10项特色内容,推动非遗传承与文旅发展同频共振;市直部门“香包为媒·缘来是你”婚恋文化季活动,以非遗为纽带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婚恋观,10余对嘉宾成功牵手;庆城县七夕省级主场活动获评全省示范案例,15对新人参与传统证婚礼,发出抵制高额彩礼倡议;大学生暑期文明实践活动覆盖1.5万余名学子,开展230多场次基层服务;正宁县重阳活动惠及2500余名老人,用孝老宴、义诊服务传递温情;华池县中秋国庆双节活动融合红色传承与非遗展演,1.8万人次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感悟家国情怀。

从城市广场到乡村庭院,从线上云端到线下实景,庆阳市以节日为载体,将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深度融入文化活动,既让群众在参与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也让传统节日成为培育文明风尚、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平台。庆阳市将持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丨庆阳融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点赞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