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231
奔流新闻11-19 18:19
周卫宏“超越时代的文学梦想——文学作品分享会”在西北师大举行
奔流新闻讯(首席记者郑重)11月18日,作家、诗人,资深媒体人周卫宏“超越时代的文学梦想——文学作品分享会”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分享会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天豪主持,这也是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文学昆仑”之中生代作家系列活动的第十二期。

▲诗人、批评家彭金山

▲文化学者武志元

▲批评家、学者杨光祖
分享会上,诗人、批评家彭金山,文化学者武志元,批评家、学者杨光祖对周卫宏“所遇皆可成诗”“万物皆可入诗”的诗歌创作观,作品的写实风格,以及小说人物诗话的创作探索等,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始终不渝的文学梦

▲周卫宏
分享会上,周卫宏深情回顾了自己从童年到中年始终不渝的“文学梦”,一个个鲜活的回忆串联起对文学的热爱。他动情地说,身为教师的父亲是他文学路上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不仅用《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书籍为他打开幻想之门,更悉心指导他的写作。高中时期自办手抄报《芳草地》的经历,为他日后新闻生涯埋下伏笔。他特别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在西北师大求学的诗意时光,提及唐欣、叶舟、马丁等校园诗人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与武志元一起在黄河岸边“吟诗唱歌”的青春记忆。
对文学的热爱,周卫宏毫不掩饰,“文学梦,是我的平生梦、终生梦,我在这场梦里沉睡不醒,因为我一直就是个文学追梦者,多累多难还得追下去,义无反顾。或许我平平淡淡的文字,不会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但文学留有我一路走来的痕迹,我敬畏她、珍视她,追梦文学,永远在路上,我会活到老、追到老。”
诗如其人
彭金山对周卫宏诗歌的印象是“就像从远山吹来的风,朴实,清纯”,他认为诗集三类诗视角不同,各有优长,都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彭金山还特别赞赏了《幡动》等诗作,并为现场的学生一句一句解读了诗作语言干净、意象精准、余味悠长等精妙之处。
出差在外的西北师大传媒学院教授、中外写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兆寿发来视频祝词。徐兆寿从西北师范大学深厚的诗歌传统谈起,指出周卫宏是20世纪80年代那个“诗歌的风潮”时期成长起来的诗人,《远山风来》的出版就是周卫宏从那个时代起扎扎实实写诗、勤勤恳恳写诗的体现。“当我重新再拿起他的诗来看的时候,不仅看到那个时代奋发向上的精神,更看到了一种对时代、对人生温暖的承担。”徐兆寿认为,这是因为周卫宏的淡定、和善与和气,所以周卫宏的诗歌也是淡定与温暖的,是“春风”一样的诗,这也体现了文学对于人生不可替代的滋养作用。
牛庆国在书面致辞中表示,周卫宏的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对故土的深情书写,也有对历史、对生活、对时代、对生命的本质和对艺术的深刻思考。既有高天厚土的宏大气象,又不乏细腻温暖感人至深的个人情怀。他的诗带着生命体温,散发着艺术光芒。尤其令人惊喜的是,他的写作为当代甘肃诗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希望周卫宏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登,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故乡大地、无愧于崭新时代、无愧于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美诗篇。
真诚是创作的灵魂

▲武志元
作为周卫宏的同乡与旧识,武志元从“地域性书写”和“个性化书写”两个角度分析了其作品。他指出,周卫宏笔下的“村庄诗史”“会宁诗志”,呈现的是他老家周家油坊和会宁的山川风物及历史,颇有泥土味和烟火气。而个性化书写则是指,周卫宏的书写有着20世纪80年代的印记,有扬弃,有传承,也有自己的创意,在朦胧诗的意象与口语诗的直白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形成了自己朴实而耐人寻味的风格。

▲杨光祖
杨光祖在点评时讲到,周卫宏的诗歌作品风格与他的性格有关,“周卫宏把诗歌作为一种人生状态,在写作里找到了意义,与功利的写作不同。并且周卫宏十分厚道朴实,他的诗也如此,十分耐读、有味道”,杨光祖还着重点评了“小说人物诗话”部分的诗作。


▲杨天豪
互动环节,现场学生朗诵了周卫宏的《小雪》等诗作。在问答中,同学们就“AI写作”“快节奏生活中的创作”等话题与嘉宾进行交流。周卫宏表达了对AI创作的辩证看待,强调真诚是创作的灵魂;杨天豪则鼓励青年学子,一切创作的源泉最终都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厚积累。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梁秋燕
郑重
奔流新闻记者
点赞
|
231
刘森40288
2025-11-24
👍
网友36329
2025-11-23
👍👍👍
云上行
2025-11-22
展现真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