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奔流热点19分钟前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立冬虽至,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芮岭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春意盎然。村民们正抢抓农时管护辣椒,一株株青翠的幼苗茁壮生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西峰区以农区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激活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写照。

西峰区肖金蔬菜基地(盘小美 摄)
“今年我们引进了抗寒性更好的新品种,计划种植26个大棚,预计春节前就能上市!”芮岭村党总支书记芮志友信心满满地介绍。该村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已建成蔬菜大棚121座,带动128人务工增收,形成育苗、种植、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肖金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全产业链发展,依托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串联“育苗—种植—加工—包装—存贮—销售”各环节,配套建设育苗基地、分拣中心、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设施,构建起完整的产业服务体系。通过推动“六个统一”的全链条发展生态,实现蔬菜产业的标准化、品牌化升级。

西峰区温泉镇齐楼村设施蔬菜基地工人采摘西葫芦(盘小美 摄)
肖金镇探索的“镇建村管企营”的联建机制颇具代表性。该镇建立党员骨干组成工作专班,全程服务项目争取、政策对接和问题处置,推动土地流转、设施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创新“确权到村”模式,将日光温室确权给4个村集体,由村集体经济联合社采取“自主经营+托管运营”方式经营,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肖金镇的生动实践是西峰区深化农区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缩影。近年来,全区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推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整合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各乡镇建立“党委统筹、党组织牵头、集体营运、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将党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切实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使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西峰区努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特色产业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果产业构建“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带动”机制,推广“挖改换”“双减一增”技术,改造老旧果园8300亩,推动产业延链增效,今年全区苹果产量预计达到14万吨,总产值实现9亿元。蔬菜产业按照“核心突破、片区带动”思路,投入衔接资金4447万元,建立企业农户一体发力、政策资金一体支撑的扶持机制,实现“政策保障、主动联动、农户增收”的良性循环。食用菌产业依托“两大园区”,辐射带动3个乡镇、10个村建设食用菌大棚825座,兑付到户奖补资金1500万元,形成组织引领、群众紧随的产业发展格局。
果蔬大棚排列有序,食用菌基地产销两旺,标准化果园提质增效,加工车间机声隆隆……如今,西峰区以党建为引领,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红色动能,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渐成、效益日增、品质愈优,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丨西峰区融媒体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杜平海
点赞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