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11-20 20:11
【秦文化在甘肃的历史印记】在甘肃,寻秦
从古都西安一路向西
沿着关陇古道进入甘肃
第一站就是
甘肃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这里属于陇山地区
东来的暖湿气流在地形抬升作用下
形成大量降雨
滋润着一片片森林和草原
由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在古代
这里是得天独厚的养马之地
许多王朝曾在此蓄养军马
秦人的故事
就从这里展开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关山林场是早期秦人牧马之处。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公元前八百多年
有一个“奉旨养马”的人
他的名字叫非子
后世也叫他秦非子
他被后世奉为
“秦”的开国君主
《史记》记载
秦人的先祖擅长驯化飞禽走兽
因而被舜帝赐姓嬴
后来,嬴氏部族
在武王伐纣的大战中“助纣为虐”
被贬谪到戎狄环伺的西部
变成拱卫周王室、抵御西戎入侵的屏障
西周孝王时期
也就是公元前910年至公元前896年
当时马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为了应对与西戎的战争
周孝王急需一位能人为他掌管马政
非子登上了历史舞台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境内的非子牧场是秦非子牧马封邑之地。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据史书记载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
周孝王得知后
将他召到汧渭之间为王室养马
没过几年便“马大蕃息”
周孝王很满意,将他封为附庸
“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从此
“秦”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名称
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现代考古学家
一直在寻找非子最初的封地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
“邑之秦,今陇西秦亭秦谷是也”
专家认为
封地就在甘肃天水东北部
清水县或张家川县一带
后来秦人先祖
慢慢发展壮大
逐渐从附庸发展为大夫、诸侯
最终一统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秦的文化源头
与甘肃有着紧密的关系
早期秦文化在政治上表现为
不受束缚、善于革新,并讲求功效
郡县制是秦始皇
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政治制度
而郡县制的发源地
则在西垂之地
即今天的甘肃天水地区
《史记·秦本纪》载秦武公
“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记载了公元前688年秦武公
在甘肃天水征服邽、冀二族之后
分别以其族名在该地设立了县
甘谷南山之上的南塔
“邽”在今天天水市清水县
“冀”即今天天水市甘谷县
均在秦故地秦邑与西犬丘之间
这是迄今为止
最早关于设县的明确记载
县的出现
标志着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开始
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郡县制
郡县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
长期延续和发展的制度保证
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
也影响到历史上和
今天周边的一些国家
出自秦人的发祥地
甘肃天水地区的县制
则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
在李崖遗址考古发掘之前
关于秦人先祖非子
封邑究竟在什么地方
学术界多有争议
李崖遗址的发掘证实了
清水县是秦文化的发祥地
清水县李崖遗址出土的商式簋。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摄
先秦文化传承至今
璀璨人文与自然风光
交汇形成一颗绿野明珠
非子牧场
又名冯河草原
是秦非子牧马封邑之地
牧场平均海拔2000米
森林覆盖率高,草原面积大,天然风光好
景区内林草茂密,植被良好
有林地2000多亩,草原5000多亩
是清水县域最大的自然形成的草原景观
近年来
清水县以“秦”文化为主题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新建饮马泉、盐界碑、观景台等人文景观
培育休闲观光、餐饮民宿、儿童游乐
骑马体验、露营烧烤、农产品采摘等
多种旅游业态
如今的非子牧场已成为
文旅农康融合发展的绝佳之地
更是众多游人来清水打卡的旅游胜地
秦直道被誉为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穿越平原、山地等地形
是中国境内保存下来的
为数较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
秦直道
在甘肃庆阳市境内
秦直道全长311.16公里
主要分布于子午岭主脉之上
整体为南北走向
贯穿庆阳市正宁、宁县、合水、华池
四县17个乡镇70多个村寨
沿线发现多处秦汉时期遗址及遗物
对研究中国古代交通史及
秦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秦直道沿途发现的古代遗存,据此判断,秦直道在秦汉以后长期被商贩、行旅所利用,它也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当我们今天漫步在
子午岭山巅的秦直道上
眺望这宽阔平坦的古道雄姿
仿佛能听到林涛的交响与当年那千军万马
在直道上驰骋的共鸣
正宁县调令关遗址附近的指示牌。旅游开发逐渐兴盛,每年来子午岭林区参观秦直道的游客逐年增加。
子午岭是黄土高原中部
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
最具代表性的一片次森林
它对维持陇东
乃至陕、宁毗邻地区的生态平衡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增加雨量、调节气候
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发挥着极其巨大的作用
当地人说子午岭是
“陇东经济的天然屏障”
子午岭 图片来源:庆阳融媒
2006年,大堡子山遗址被评为
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24年,四角坪遗址被评为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这些“高光时刻”
让礼县这片古老的土地熠熠生辉
在礼县秦人广场
一座仿秦汉式建筑
雄浑、古朴
这就是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
大秦文化之风扑面而来
思绪被拉回到两千多年前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血不流干,誓不休战”的时代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始建于2008年
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
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展出的蟠虺纹扁圆盉。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博物馆以收藏和展示
早期秦文化文物为主
现收藏有各类文物7889件/套
一级文物近150件
二三级文物超过800件
依托丰富多彩的珍藏文物
向世人重现早期秦人
那段恢弘壮阔的历史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
仿佛是在阅读
一本“活”的秦人历史教科书
秦青铜编钟、蟠虺纹车型器
金饰片、列鼎列簋……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
游览在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踩着记忆的脚印追本溯源
秦人恢宏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
秦文化博物馆展出大堡子山出土的青铜镈与石磬。
秦人族体形成于甘肃
秦文化孕育于甘肃
秦人建国于甘肃
甘肃是
秦人、秦国、秦文化的发祥地
来源丨新甘肃客户端综合学习时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奔流新闻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杜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