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8小时前
位于康乐县中西部的苏集镇自古以来就是“茶马互市”地,是古丝绸之路广河至河州的要塞,从地名就能看出,这个地方以前应该是商贸集市,明清时期这里曾在吐蕃沙马族苏姓土司的管辖之下,因此曾被称为苏家集。现在苏集镇的鱼嘴山上还可以看到明清时期苏土司城遗址。
苏土司城呈长方形,地势南低北高,南北长200米,东西长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城墙顶宽3.5米,基宽5米,高12米,城墙四角处各有一个半径为3米的半圆形角墩,整个城墙系夯土版筑而成。2023年4月25日,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六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去康乐县寻找苏土司城的遗址,据说古城保存得非常完整。
苏土司城所在苏集镇地处康乐县中西部,东邻附城镇,南连鸣鹿乡,西接八松乡,北靠白王乡,距县城13公里,康和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苏集河纵穿全镇。如今,苏集镇繁忙的贸易已不多见,只剩下一个盛名——“苏集镇”,似乎还能从中看出一点点昔日的繁华。
苏土司城就在鱼嘴山上
很快,我们在苏集镇南面看见了一座形状酷似鱼头的山梁。康乐人将这道如今有田地而无居民的黄土梁叫作“鱼嘴山”。
清清的八松河和鸣鹿河在“鱼嘴”下交汇成苏集河潺潺北去。远远地可以看到鱼嘴山上有城堡的残垣断壁。
远眺苏土司城全貌
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我们终于攀爬到旁边山梁的烽燧上,俯瞰到苏土司城全貌:
碧蓝的天空之下,葱郁的田地之上,苏土司城遗址显得壮美异常:它大致呈四方形,坐落在八松、鸣鹿二河交汇北流的高地上,依路傍水,极具威势。
沙马族苏姓土司早在洪武三年就归顺明朝,因守隘、出兵征讨有功,曾被封为“四品指挥同知”。苏土司借机兼并了附近的牙塘族、葱滩族、八扎族、古铜族,并将衙门迁于苏集鱼嘴山上的苏土司城,成为河州土司中势力较大的土司之一。
苏土司所辖地境内均为林木茂密的阴湿山区,宜农宜牧。居民丰衣足食,自给有余。
苏土司虽对明廷俯首称臣,但他却号令一方,“虎居一方,威势赫炎”。
苏土司所居的苏土司城在明末清初更是盛极一时。
从残存的城垣可以推测,它的城墙实高应在两丈有余,墙厚至少一丈,城池占地四十余亩。
它的城内应有衙门、兵营,以及商铺和沙马族人居所。城下的川地均为族人村落。
康熙五十七年,苏成威土司奉令带兵进藏。
苏成威走的时候自是不舍,他凭栏俯瞰,近处的宫殿巍峨耸然、车马喧嚣,远处的村庄阡陌,方田碧野,还有更远的群峰逶迤,天高地阔……
挥手告别后,或许只有无边无际的乡愁陪伴他迢迢远路吧。
苏成威告别故土之后便再没有回来。
雪后的苏土司城更显巍峨壮观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当时的苏土司因官司牵连贬官,沙马族遂被“除名”。沙马诸族自此消亡,前后历时350年。
此时,清王朝已看到了土司制度的弊端,导致后来著名的“改土归流”国策的推行。
沙马土司所辖地域、庶民尽归临洮府狄道县统属。
苏土司城失去了主宰者,逐渐衰落。城内的居民为耕种放牧之便,纷纷迁出,落户于耕地较多的鸣鹿、上湾一带。
大多数沙马族的后裔和周边的百姓食一样的五谷杂粮,穿一样的平常衣冠,历一样的人世沧桑,观一样的风云变幻。在汉文化影响下,说汉话,习汉事,从汉习,着汉装,从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转向单一的农业生产。而另外部分以牧为主的族人随水草则最终南迁甘南。
按地方志记载,沙马族应为吐蕃一支,是“招茶中马十九族”之一。
“招茶中马十九族”这个称呼来自明王朝建立伊始对西南、西北地区实行的“招茶中马”制度。
河州地区的“招茶中马”,始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结束于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前后延续360余年。
当时的河州为西部重镇,“其地东连陇属,西控吐蕃”,在军事上为兵家所必争。因此,河州土司均为武官,具奉旨颁有“敕札信”或“部札号纸”,世相承袭。“有捍卫之劳,无悖叛之事”。土司制度在稳定边地起过很好的作用,其功不可磨灭。
苏土司城周边的烽火台
明前期,虽然蒙古统治者被迫放弃了对内地的统治,但仍踞大漠南北地区,对新建的明朝构成政治、军事上的严重威胁。为了阻止蒙古势力的南下,明朝政府军事的重心置于沿长城一线的北方边塞,屯军设防。同时,为孤立蒙古,又取汉武创河西四郡隔断羌匈之法,在河西设置卫所。因此甘青地区河州卫设置,也带有明显的防御色彩。事实也是如此,河州在以茶易马、巩固边防中起了重要作用。
河州茶马司管辖范围内,自明代起,有卫所西南边境上的数十个部族与中原王朝进行着茶马互市贸易。据史料载,河州茶马番族最早时有57族,明初有36族,明末只剩29族,至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时仅存19族,因而史书称其为“招茶中马十九族”。这些部族,自明初起,就为官方纳马。清雍正末年,他们的纳马责任随着官办茶马贸易活动的停止而告结束。
随着时代的推移,苏土司城下的村庄,因位于交通要道,成为人口集中、商贸兴旺的大集镇和行政中心,成为康乐县三大集镇之一。
据说在康乐县西南山区,至今仍有苏姓居民自称是苏土司一族。还有高、黎、姜、鲍、线、牛姓原居民,自认祖上是羌人,系“招茶中马十九族”之后。
河州的“招茶中马十九族”及其土司制度消亡后,其他的遗址也早已湮灭殆尽,康乐的苏土司城却基本保存完好,它的存在对了解这段独特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立体图说。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刘小雷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
刘小雷
奔流新闻记者 文化新闻
张原诚
2025-07-22
文化古迹
强叔
2025-07-22
寻找历史
网友57383
2025-07-22
历史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