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11-20 20:16
【文化·荟萃】最是秦音韵味长
《穆桂英大破洪州》剧照
□ 石小军
秦音铿锵,余韵悠长。七月中旬,由兰州戏曲剧院主办的“兰州之夏”秦腔演出季在兰州金城剧院如期举行,为广大戏迷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秦腔,在金城兰州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在散布城区的茶社,还是在依河而偎的公园,常常有秦腔戏迷票友的身影,蟒袍水袖,舞动人间浪漫美好;生旦净丑,比兴世事百态千姿。他们热情如火的观演、乐在其中的享受,无不彰显着秦腔独有的艺术魅力,也为生活添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廉吏于成龙》剧照
兰州戏曲剧院是甘肃乃至西部地区一个具有百年演变历史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近年来,剧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随着戏曲演出市场的日渐活跃,剧院从以往演出经营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认真分析城市戏曲市场受众特点,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推出了这次演出活动。
为了充分满足观众的需求,这次演出活动在内容上精心准备,组织了2个折子戏专场和1台本戏场。折子戏专场由许扣、何应虎、晁花兰、苟宝龙、王新、王鸿斌等近年来在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和黄河流域红梅大赛中获得金奖的演员担纲,他们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倾情演绎了《穆桂英大破洪州》《王三宝开荒》《宋江杀惜》《挂画》《打镇台》等传统经典折子戏,这些戏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功夫并重,还包括了抢背、梢子功、吹火、水袖、帽翅功等“吃功夫”的“难”戏。
《扈家庄》剧照
戏谚有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日不练手脚慢,两日不练减一半,三日不练门外汉,四日不练瞪眼看”,一个优秀戏曲演员的成就,无一不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随时随地苦练不辍的累积。
参加这次演出的演员们还有剧院组织的业务考核中的佼佼者。由晁花兰主演的剧目,其中的“吹火”是秦腔中最难掌握的特技之一。晁花兰的表演胸有成竹、收放自如,显示出坚实的实力。由许扣主演的《穆桂英大破洪州》把穆桂英这个中国民间广为传颂的巾帼英雄柔美和多情、智慧和英武的性格特点完美融合,塑造了一个令人喜爱的艺术形象。文武须生王鸿斌主演的《打镇台》用帽翅功表现王镇矛盾的心理状态,同时,他的行腔干脆利落,对人物情绪把握准确,博得现场观众一阵阵叫好声。
大型秦腔历史剧《廉吏于成龙》取材于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该戏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古代官员形象。兰州戏曲剧院创排的秦腔版《廉吏于成龙》根据上海京剧院同名京剧移植,由国家二级演员、著名老生蒲建民,国家二级演员、著名青年花脸演员姜甲利领衔主演。
《打镇台》剧照
秦腔版《廉吏于成龙》不仅仅延续了京剧版的精彩,更增添了秦腔艺术的神韵。整台戏剧情构思精巧,主题鲜明,人物形象丰满,剧情平中见奇,特别是情节富于生活化,接地气,充满正能量,易于和观众产生共鸣、共情,是兰州戏曲剧院的招牌剧目。
于成龙的扮演者、兰州戏曲剧院院长蒲建民以浑厚的戏曲功底和精准的人物塑造能力,把人物饰演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特别是在“斗酒”一折中,蒲建民饰演的主角端起酒碗一口一口由慢至快的喝酒动作富于韵律、暗含机趣,生动地表现了于成龙为了百姓利益被迫饮酒的无奈、本来善饮的沉着以及为争胜而无法掩饰的急切,“把戏演活了!”这是观众对他的评价。
秦腔版《廉吏于成龙》富于趣味的剧情、精彩的唱腔和道白、真挚朴实的情感、稍微加快的节奏,使秦腔基于传统的美学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审美习惯不断融合,从而使该剧成为更多年轻观众的所爱。蒲建民介绍:“为了把更好的艺术精品回馈给广大观众,兰州戏曲剧院针对下乡演出需要,在演出品质不减的前提下,特地将该剧舞美进行了简约设计,使该剧在农村地区演出广受欢迎。”
《挂画》剧照
酒好也怕巷子深。在活动开始前,兰州戏曲剧院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线上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这次演出采取商演售票模式,剧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亲民票价,得到了广大戏迷观众的理解和接受。有观众表示,花钱看戏是对戏曲艺术和演员的尊重,他们觉得应该改变“赠票看戏场场爆满、花钱看戏耿耿于怀”的心态,这样才能推动演出市场良性发展。这次演出场场爆满也说明兰州并不缺乏钟情于戏曲的观众。
随时令而动,兰州戏曲剧院近年立足演出市场,服务广大观众,相继推出“金城之春”“金城之夏”秦腔演出季,为兰州市民奉上一道道精彩的戏曲大餐,树立了很好的口碑。
“好戏还在后头。”蒲建民介绍,剧院准备在这次演出的基础上,邀请相关秦腔名家参与,持续推出相关演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使“金城之夏”秦腔演出季成为展示兰州文化形象的新名片。
(本文配图均由兰州戏曲剧院提供)
来源丨新甘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710060272@qq.com
编辑:杜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