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客户端5小时前
不知道你有没有吃过青麦。
青青麦穗放在火上烧,烧完之后,用手搓出麦粒。
麦粒入口,软糯微甜,焦香中混杂着清香,我只在小时候有幸吃过几次。
吃青麦的窗口期极短,只在5月中旬至6月初。
此时正值小满节气,麦已小熟,尚未大熟。
小满的“满”,就是麦粒是否饱满的“满”。
《二十四节气志》中说: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乐享小满。
此时麦未成熟,不必着急收割;天未大热,也不必避暑纳凉。
坐在麦田边上,看着青青麦穗,感受着习习微风,一切都刚刚好。
将满未满,常乐知足,这就是小满时节的心境与智慧。
年轻的时候,总是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人生可以芝麻开花节节高。
可是中年以后,慢慢被生活捶打,才开始慢慢领悟了小满的智慧。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生与其求满,不如求缺。
花未全开月半圆,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01
小满,把握分寸
小满的“满”,还有一个意思——江河之盈满。
谚语里说:小满大满江河满。
小满时节,气温升高,南方的降雨开始增多,雨水经常以疾风暴雨的形式降临。
一方面缓解了旱情,另一方面则容易造成灾害。
凡是有度,过则为灾。
小满的小,是一种分寸,也是一种智慧。
苏轼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出道即巅峰。被皇帝赞为未来的宰相,被欧阳修捧为未来的文坛领袖。
苏轼也不知收敛,在京城日日宴饮,出尽风头。
好景不长,年轻的苏轼很快就尝到了登高跌重的滋味。乌台诗案,一朝贬谪,人生自此判若云泥。
后来高太后临朝,历经人生无常的苏轼终于被重新启用。
短短几年,苏轼被升为礼部尚书,加龙图阁大学士,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此时的苏轼已是不惑之年,骤登高位,他心里有的不是高兴,而是警惕。
站得越高,摔得越重,登高跌重的事,他不想再经历过一次了。
于是他主动放弃宰相之位,请求外调杭州。
他说: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主政杭州之后,远离了朝堂的是非,也避开了朝堂的暗箭,
他安下心来,开六井、通西湖、建苏堤、成立安乐坊,政绩斐然。
加上妻儿在侧,一家团圆,苏轼在杭州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易经》里讲:亢龙有悔。
亢龙直冲云霄,飞到最高处的时候,也就是下坠的时刻。
物极必反,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很多时候,求满不如求缺,学会急流勇退,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敬畏。
大唐名将李靖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赢得了“军神”的美誉。
但是他却不居功自傲,主动把自己的兵法传给后人,自己闭门谢客,不问政事,最终平安落地。
春秋时期,孙武助吴国大破楚国后,主动归隐山林,伍子胥却贪恋权位,最终被吴王赐死。
《大明王朝1566》里有这样一句话:思危,思退,思变。
这是为官之道,也是处世良方。
中年以后,很多人都已经行至人生半坡,事业也有了一些成就。
比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重要的是控制风险。
不要在成就中傲慢,不要在自大中盲目。
知分寸,懂进退,保持谦卑的心态,才能永葆生命之树常青。
02
小满,知足常乐
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意思是说:苦菜枝繁叶茂,麦子开始成熟,但是靡草却开始枯萎。
和我们想象中不同,在雨水丰沛,气温升高的夏季,居然有植物开始死去。
《易经》里讲:水火未济,物不可穷。
有生有死,有乐有忧。不完满才是人生的本来面目,懂得接纳不完满,才能知足常乐。
上学的时候,我们学过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刚遭贬谪的时候,内心苦闷又无奈。
但其实这只是一时的苦闷,他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白居易中年历经波折,多次遭贬,但是他却活了75岁。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心态乐观,懂得知足。
遭贬之后,官位利禄都大不如前,他却说:一裘暖过冬,一饭饱终日。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
有饭吃,有衣穿,就可以了,要那么多干嘛呢?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人到中年,求缺不求满,接纳不足,懂得知足,人生才能稳住心态,安乐自在。
曾国藩的妻弟在外面经商。
因为有头脑有手腕,很快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当他的生意马上就要巅峰的时候,被周边的商号联合打压。
情急之下,他向曾国藩写信求援。
曾国藩却回信说: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意思是: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万事当求缺。
如果把周边的生意都抢了,势必会遭报应,不如照顾大家的利益,有钱一起赚。
钱够用就行,生意不需要太大,要学会知足。
倘若一味逞强好胜,只能激起大家的反感,下场只会更惨。
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懂得知足。
不必做大做强,不必追求圆满,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人生才能平和安宁,规避祸患。
03
小满,求缺求进
小满之后,不是大满,而是芒种。
芒种的节奏很快:一边是收,一边是种。
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
收与种,衔接得如此紧密,以至于压缩在了十几天的时间里。
仿佛是刻意要打断人们对上一茬丰收的喜悦。
前面虽有小满,却仍需继续耕耘,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
“小满”之后,“芒种”辅之,人生才能节节攀升,不断收获更多的风景。
咸丰十年,曾国藩以不惑之年出任两江总督,位极人臣,但他却给自己书斋取名“求阙斋”。
他不喜欢奉承,反而渴求批评和建议。
别人的每一次指正,都能让他进一步完善自己。
也正因此,曾国藩才没有登高跌重,反而不断精进,不断前行。
五十多岁的时候,曾国藩甚至学习西方文化,开办洋务,为中国的现代化,尽了自己最后一份力。
死后封圣,成为王阳明之后的又一位圣人。
古人说:自满者败,自矜者愚。
一个人一旦心态上变得狂妄自大,往往就失去了进步的空间,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迅速退步。
保持谦逊,虚怀若谷,才能不断刷新自己,丰富自己。
梅兰芳年少成名,11岁登台,19岁的时候就成了京城的名角。
此后他的唱功越发成熟,三十多岁,就俨然有了“伶界大王”的地位。
但是他却虚怀若谷,从不自傲,对待别人的建议总是虚心听取。
有个小生建议他在《贩马记》的最后,加几句念白和身段,来体现赵宠和李桂芝的情谊。
别人都觉得小生自大,居然敢给梅兰芳提建议。
没想到梅兰芳觉得言之有理,下次演出居然真的按照小生的意思改了,最终呈现的效果确实好了很多。
在那时候,越是名角越爱面子。
梅兰芳却一直是从善如流,谦虚学习,而这也让他成为曲艺界的一代宗师。
老子说:大成若缺。
最完美的事物看起来都像是有残缺,这样它的功用才不会衰竭。
人生最怕的就是自矜自满。
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苦海无边,渡一段有一段的收获。
中年以后,依然要保持空杯心态,才能持续精进,不断成长。
▽
莫言说:“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过满则溢,过圆则缺,人到中年,求缺不求满。
满而不损,是分寸;满而不盈,是知足;满而不溢,是谦逊。
花开半浓时最美,酒至半酣时最醇。
人这一生,不必太满,小满未满,即是圆满。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