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06-21 11:43
近日,从抖音看到水均益老师回到兰州的视频,作为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我思绪激动、感慨万千。看他在黄河边漫步、中山桥远眺、兰州水墨丹霞游玩、夜市上畅饮,真切的感受到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情感共鸣,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兰州娃”。
作为一名“80后”,我知道水均益老师的时候,他已经名扬全国,他作为战地记者的新闻报道和世界名人专访节目,是我们一代人打开世界、认识世界的窗口之一。听着他对国际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深刻分析,看着他从容面对外国政要、商界巨贾和世界名流,他深厚丰富的专业知识、温雅专注的个人魅力“圈粉”无数。这种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兰州青年的价值观——无论走得多远,都要像黄河水一样,既有奔腾向前的勇气,又有润物无声的韧性。
如今,看到水均益老师携家眷归乡,却已是花甲之年,只能感慨时间流逝之迅疾。一句“月是故乡明”,却道不尽无限的乡愁。再次踏上兰州的土地,他用最淳朴的乡音,回忆儿时的过往趣事、讲述兰州的风土人情、介绍金城的历史文化,用真挚的感情诚邀全国各地的朋友,乃至全世界的朋友来到兰州游玩。在他的讲述中,兰州不再是地理课本上一个遥远的西北城市,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故事、有人情味的“家”。
近年来,兰州文旅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兰州人感受真切。兰州不再是中国西北游的出发点,已然是避暑、美食、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地。兰州从黄河风情线的大规模改造到《大梦敦煌》《风起大汉》等文化IP的成功打造,从“夜游黄河”特色项目到兰州老街、河口古镇、青城古镇的复兴,从黄河楼新地标的树立到揭开兰州水墨丹霞的神秘面纱,从兰马赛事的热情似火到开出西北足球荒漠之花,兰州这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蜕变。漫步今日的兰州,既能感受到千年古城的厚重底蕴,又能体会到现代都市的活力四射,这种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正是吸引八方来客的关键所在。如今,名人效应在地方文旅推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除了水均益、朱军等央视名嘴推介外,兰州籍演员黄轩、魏晨等新生代明星也纷纷加入家乡代言人的行列,为城市形象注入了年轻活力。
水均益老师与兰州文旅的这次“双向奔赴”,具有超越单纯宣传活动的文化意义。对他而言,这是一次精神的还乡,是对成长记忆的深情回望;对兰州而言,这是一次借助家乡名人实现城市品牌升级的绝佳契机。在这场互动中,最动人的不是名人效应的简单叠加,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认同与热爱。当水均益老师站在黄河边,用兰州话与市民游客拉家常时,当他在镜头前大快朵颐吃羊头肉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媒体人对家乡的推介,更是一个游子对根的眷恋。
站在兰州人的角度,我由衷感谢水均益老师对家乡的这份深情。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他选择用最朴实的方式为兰州代言,不猎奇、不夸张,只是真诚地分享那些让兰州人骄傲的城市故事。这种代言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建立在对家乡文化的深刻理解之上——他知道兰州不只有牛肉面和黄河,还有绵延千年的丝路文明,有《读者》杂志传递的人文情怀,有西北汉子外粗内秀的性格密码。正是这种文化深度,让他的推介超越了简单的“网红打卡”层面,触及了城市的精神内核。
黄河水日夜奔流,兰州城日新月异。今天的兰州,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而我们这些兰州儿女,也当如水均益老师一般,既以故乡为荣,又为故乡尽责,在各自的位置上做兰州文化的传播者、守护者。因为这座城市给我们的,远不止一碗牛肉面的温暖,更有一份如黄河般奔流不息的精神力量。
月是故乡明,情是兰州深。当水均益站在白塔山上远眺这座养育他的城市时,镜头捕捉到的不仅是兰州的城市景观,更是一代代兰州人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图谱。这场名人故乡与游子的双向奔赴,终将汇入兰州城市发展的壮阔长卷,成为黄河文化新时代叙事中动人的一章。而我们,既是这故事的见证者,也是续写者。
文丨俱韬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杜平海
老墨
2025-07-31
月是故乡明
fgg
2025-07-22
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