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22小时前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时期的兰州空战
□ 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
全民族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空军,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空军以其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并肩作战,在兰州空域联合抗击日军空袭中,通过紧密合作、共同协作,击落日本军机多架,其中1939年2月20日至23日的空战,成为抗战时期击落日军飞机最多的一次空战,创下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空战歼敌最多的辉煌战果。
20世纪30年代的兰州城。
(一)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为西北地区的交通重镇,北有黄河,南有皋兰山,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在提供大量抗战物资的同时也组建了苏联空军援华航空志愿队直接参战。另外,还派出技术人员和地勤人员提供技术帮助。兰州成为苏联援华战略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和空军中转站。由苏联阿拉木图(现为哈萨克斯坦)和外贝加尔飞往中国的大批苏联飞机都要在兰州加油、检查,然后飞往南京、武汉、重庆等地。苏联在兰州设立了外交代表处、军事代表处和空军招待所,在兰州还常驻有苏联志愿队战斗机的一个中队。
兰州成为中国空军的重要基地和空军部队的训练中心之一。中国空军在兰州设立了第四路司令部(也称兰州空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协调西北地区的防空作战。地勤补给系统也在兰州设立了空军第七总站(也称兰州机场总站)。此外,还设立了负责修理各式飞机的空军第三工厂。兰州机场总站除兰州机场(拱星墩),还有东古城机场(在今榆中县清水驿乡西北)、西古城机场(在今兰州西固区境内)、中川机场(今兰州新区)及临洮机场。
1938年冬,中国空军总队从四川的梁山迁至兰州西古城,负责整训空军各战斗机队,同时进行飞机的换装补充。1939年初,中国空军驻防兰州的有第15中队和第17中队。此外,还有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斗机队1中队。防空方面有:中央防空学校炮兵团的一个营驻防于拱星墩机场、白塔山等地,配备有苏制大口径高射炮4门,射程为5000米左右;德制苏罗通高射炮6门,射程为2000米左右;高射机枪30多挺。这些高射武器构成严密的对空火力网,配合空军作战,保卫兰州。
苏联提供的第一批援华飞机于1937年10月至1938年2月陆续飞抵兰州。图为交接时的合影。
(二)
1937年11月5日,7架日机首次空袭兰州,在兰州东郊的拱星墩机场投弹数枚后离去。12月4日,11架日机于上午7时30分从北京的南苑机场起飞,经山西省五台山、陕西省南县(现称佳县,位于黄河西岸)、宁夏银川,左转由靖远飞抵兰州。日机在东郊的拱星墩机场投弹9枚,造成人员伤亡。当日,我空军H—16战斗机队起飞迎战,高射炮亦开炮阻截,揭开了兰州上空保卫战的第一页。12月6日,我战斗机队在甘草店(榆中境内)上空将来犯的敌机7架逐回。
1938年1月21日、2月20日和23日,日机又分别以5架、18架和36架侵犯兰州,经过中、苏空军勇士的奋力阻击,以及地面炮火的射击,使日寇轰炸兰州的目的无法得逞。11月15日,驻包头的日陆军第12战队(重轰炸机队)于拂晓出动5架轰炸机,空袭兰州,遭到我空军部队和高射炮部队的有力阻截。
1939年1月底,为了摧毁在兰州的空军力量,日军从汉口调来陆军第一飞行团,进驻山西的运城。2月6日,敌陆军第一飞行团为了隐蔽攻击兰州的企图和压制在运城以南、以西地区的我空军基地,分别以第98战队轰炸了洛阳,以第60战队轰炸了西安。2月9日,上述两个战队又轰炸了宝鸡市西北约130公里的平凉等地。2月7日,敌陆军第一飞行团集中完毕,敌军向其下达了攻击兰州空军基地的任务,并确定作战时间为2月11日。因天气影响,将攻击时间顺延至12日。敌下达的作战命令如下:
1.主目标为兰州东机场,预备目标为兰州市区。
2.由于兰州地区驻有战斗机约70架,因此各机群要作好打大空战的准备,作战中首要的是歼灭中国的空中和地面之作战飞机。
3.执行攻击任务之部队为:第12战队,意大利菲亚特重轰炸机9架,由河岛庆吾少佐指挥。第60战队,97式重轰炸机12架,由田中友道大佐指挥。第98战队,意大利菲亚特重轰炸机8架,由服部武士大佐指挥。
4.为达到预定的轰炸密度,意式轰炸机各机均载50公斤类型的爆破弹6枚,97式重轰炸机每机载同类型炸弹12枚,预定轰炸兰州的时间为13时。
5.为策应轰炸机作战,今川一策中佐的战斗机第59战队,主力担任运城机场的防空。一部与轰炸部队同时起飞,在轰炸机航线南侧(左面)的西安、宝鸡地区,寻找驻于该地区的对方航空部队作战。
2月12日上午10时30分,敌3个轰炸机队29架飞机从运城机场起飞,按预定计划直扑兰州。由于领航判断失误,先遣的第12战队9架飞机,全部向北偏航,将兰州东北约100公里外的祖厉河误认为是兰州以南的洮河,将靖远县城误认为是兰州,便将54枚50公斤重的炸弹全部投了下去。其余20架轰炸机于下午2时到达兰州上空,展开了轰炸。此时,原在空中担任阻击任务的中国空军第17中队发现市区内有大量烟尘升起,而敌机群的位置比我机更高。于是纷纷向高空爬升,向敌机展开追击。由于担任防空任务的中国空军第17中队未能预先在外围空域拦截住敌机,直到敌机投弹后才发现并追击,故未能在空战中击落敌机。
日本轰炸机群。
兰州空战中被击落的日机残骸。
(三)
1939年2月19日,敌第一飞行团决定于次日发动对兰州的第二次空袭。作战任务除第12战队改为轰炸兰州西机场外,其他两个战队的任务不变。20日12时45分,敌第一飞行团的30架轰炸机先后起飞。15时40分,敌第98战队的9架轰炸机首先以4000米的高度,排列着3个品字形,从黄河铁桥上空进入兰州空域,当即遭到以中国空军战斗机总队部总队长毛瀛初率领的第五大队第17中队的12架苏制H—15、H—16战斗机的攻击。第五大队大队长岑泽鎏驾机扑向由上田虎雄大尉和二井桌大尉驾驶的敌领队机,并当场将其击落。接着,敌松尾元重少尉驾驶的僚机也被中国空军第17中队副队长马国廉击中坠毁。中方队员陈耀南中尉也死死咬着三架敌机射击,直到看见敌机落地着火为止。15时50分,第二批敌机——第60战队的12架轰炸机刚进入兰州空域,便遭到早已严阵以待的苏联志愿队14架战斗机的围攻。敌机群慌忙将144枚50公斤的炸弹胡乱投下,便夺路而逃。第三批敌机——第12战队的9架轰炸机在兰州城内和西固城机场投完炸弹,正待返回时,在机场东北角被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17中队拦截住,双方又展开了激烈空战。
是役,我空军共击落敌机9架(其中1架为白塔山的苏罗通高射炮击落),我军仅损失苏联志愿队飞机1架。而日军却向上司谎报击落我方飞机36架,根据这项离谱的战绩进行评估,认为兰州的中国空军力量已经瓦解,并将第三次攻击目标由机场改为兰州市中区的我战区长官公署。
1939年2月23日,敌第一飞行团对兰州发动了第三次攻击。这一次,日军改变了进攻方式,在发动进攻前的一个半小时,以上次轰炸中受到重创的第98战队执行佯攻任务,对兰州以东约260公里的平凉进行轰炸,然后再轰炸宝鸡。其目的是企图迫使在兰州地区的空军提前升高,待油料消耗到一定程度后,第12、第60战队再乘机轰炸兰州。
日军河岛庆吾少佐指挥的第12战队轰炸机8架和佐懒育三上尉指挥的第60战队轰炸机12架,从运城出发后,分别于14时53分和14时54分入侵兰州上空。早已严阵以待的中国空军第15中队的3架苏制H—15战斗机,在余平想副队长和李德标、陈崇文的驾驶下,首先冲向敌机群。接着,中国空军第17中队和苏联志愿队的另外28架飞机从四面八方向敌机群展开攻击。
敌机群见势不妙,立即丢下炸弹返航。第60战队的97式重轰炸机遍体鳞伤地从被围攻的空域向外逃去。而敌军第12战队的意大利制菲亚特BR—20型轰炸机,遭到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队的沉重打击,我空军击落敌机6架,其余敌机全被击伤,最多的一架被击中153发子弹。
是役,敌机的炸弹炸中了兰州始建于唐代的著名佛教圣地——普昭寺(又名大佛寺),藏经楼保存的《大藏经》6358卷(其中唐藏5048卷、明藏1000多卷)全被烧毁,有人员伤亡。此外,嘉福寺(木塔寺内)、东华观,以及柏道路、道升巷之古建筑全变为一片废墟。受敌机轰炸最严重的还有兰州市内的贡元巷、新关街、西北新村、南街、东大街等地。
兰州空战中被击落的日机残骸。
(四)
日空军在兰州连续遭到惨败后,被迫于2月23日决定停止了对兰州的空袭。
2月20日和23日的兰州空战,我空军共击落敌机15架,这是自武汉、广州失守后,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2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短评,题为《给敌空军更大的打击》。全文如下:
昨我空军发言人说,敌大本营于1月20日公布,自侵华战争以来,敌空军损失惨重,截至去年年底,已达1008架,平均每月损失56架,或者说,平均每天损失2架。这证明我空军的英勇,正像苏联《红星报》所说:“由中国空军的例子可以看出,空军数量虽小,但机型最为完善,在空战中亦能制胜。”最近兰州空战,我空军一再告捷,更说明了数量较少而英勇的空军,战斗力在日益增强中。我们对英勇善战的空军,予最崇高的敬礼,并希望政府能实现参政会第三次大会所通过的加紧扩大空军建设案,尽速地增强空军,给敌寇以致命的打击!
1939年11月至12月初,日军华北航空兵团为打击苏联援华的西北路线,确定了以兰州、重庆、成都三地为主要攻击目标的所谓“田”号作战计划。11月16日和17日,日机分批轰炸兰州城区及郊外,省文庙、皋兰县文庙大成殿、普照寺等全毁。27日,敌机72架分6批空袭兰州,在黄河铁桥(今中山铁桥)附近、东大街(今张掖路东段)、东关(今庆阳路)、山字石、皖江会馆、河北医院等处投弹,炸毁房屋7000余间,死伤近60人。12月1日,敌机15架分两批轰炸兰州东西飞机场。我空军起飞迎战,击落敌机1架。
1939年12月底,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决定联合实施以西北重镇、交通枢纽——兰州为打击目标的“百号”作战计划,即日军的“对中国内地的第二次大规模攻击”。日寇集中了陆军航空兵50多架飞机,以运城机场为基地;海军中攻击机60余架,以武汉为出发点,连续3天对兰州实施了狂轰滥炸:26日,出动102架分5批夜袭兰州;27日,出动98架(一说为106架)分5批空袭兰州;28日,出动112架分6批,采用四角穿梭,往复轰炸战术再次轰炸兰州。这是抗战期间,日空军对兰州出动飞机最多、最疯狂的大轰炸。我空军与来犯敌机展开了殊死搏斗,3次空战中共击落敌机4架。
1940年,日空军暂停了对兰州的大规模空袭。
1941年5月,日本大本营决定进行“对中国内陆地区的第五次大规模空中攻击”:在5—7月间,以海军航空兵为主,轰炸陕西、甘肃各地城市及交通要道,后以陆军航空兵为主,集中轰炸重庆及川、陕、甘地区。在这次被日军称为“102号”作战方案的实施期间,日机分别于5月21日(27架)、22日(38架)、24日(46架),6月18日(59架)、22日、27日(9架),8月17日(30架)、22日(18架)、23日(5架)、24日、25日、27日、31日(10架)对兰州实施了反复轰炸。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才逐渐停止了对西北内地的轰炸。
日军空袭兰州市共36次,出动飞机670余架次,投弹2738枚,共造成215人死亡,191人受伤;损毁房屋21669间。
为保卫兰州和西北国际交通线,中国空军勇士和苏联志愿队成员碧血染长空,留下了许多抗战故事。他们紧密合作、共同作战,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热血捍卫中国的领空。兰州空战有功人员,分别获颁星序奖章(一星至二星),计有俄队六员、志愿队七员;中方人员计有岑泽鎏、马国廉、胡左龙、刘敬光、郭耀南、陈桂民、李德标、余平想、陈崇文、任肇基、叶思强及徐华江等员。
在兰州东稍门外10公里远的东岗古城坪上,现存有一座中、苏空军烈士合葬墓,墓碑上写道:“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抵抗日本侵略者空战阵亡。”长眠于此的苏联志愿队战士有:雅士(牺牲于1938年11月)、马特(牺牲于1938年11月)、司切帕诺夫(牺牲于1939年8月)、波拉基诺夫(牺牲于1939年8月)、罗曼诺夫(牺牲于1938年2月)、郭尔捷耶夫(牺牲于1939年12月)、伊萨耶夫(牺牲于1939年12月)和其他一些未留下姓名的烈士。
回顾往事,一幕幕空战情景,一次次奋勇阻击,中苏勇士碧血染长空的故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记忆。(执笔人:王柏华)
来源丨甘肃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杨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