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3小时前
敦煌IP“破圈”: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
当古老的敦煌壁画遇上数字时代的“Z世代”,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短视频平台,一句“想和我一起转圈圈吗”的配乐中,普通女孩瞬间化身敦煌飞天,裙带飘飞、特效炫酷,收获数百万点赞;在热门游戏中,敦煌主题皮肤将壁画中的璎珞、朱色与琵琶融入虚拟角色,成为玩家心中“最美中国风”的代表……敦煌,正以前所未有的鲜活姿态“飞”入寻常百姓的屏幕。
9月21日,在敦煌IP的文学艺术多元呈现论坛上,西北师范大学文化传播与智能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传媒学院副院长赵丽瑾教授指出:“网络文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敦煌IP转化与传播景观。它不再是单向的、机构化的文化输出,而是将IP价值与用户诉求、市场规律深度融合,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
IP经济崛起:情绪消费驱动文化新市场
赵丽瑾认为,IP经济的底层逻辑是“情绪消费”。她引用数据指出,2024年高净值人群豪车名表等物质消费增速降低12%,而文博游、沉浸式艺术展等精神消费增长23%。“Z世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不仅伴随全球IP成长,更对情感体验有极高需求。他们推动消费从‘实物’转向‘悦己’与‘情感联结’。”
尽管中国已跃居全球第四大IP消费市场,但人均IP消费额仅为70元人民币,远低于美国的4225元和日本的991元。“这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赵丽瑾说,“IP开发不仅是商业机会,更是文化价值传播的契机。”
敦煌IP:从共情到共创
如何让千年敦煌与当代青年产生共鸣?赵丽瑾以案例解析:“网络文艺通过情感共振、认知共识,层层递进地建立用户与敦煌的深层连接。”
2020年综艺《登场了!敦煌》以真人秀形式探索敦煌音乐、色彩与飞天;2021年“敦煌壁画仿妆”短视频风靡网络,普通用户通过变身飞天参与文化体验;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王者荣耀》皮肤系列,将壁画中的神鹿、胡旋舞化为游戏角色视觉语言,甚至融入《敦煌乐谱》旋律与惩恶扬善的故事内核。“玩家消费皮肤,本质是对文化符号与情感价值的认同。”赵丽瑾强调。
未来路径:从“视觉符号”到“叙事宇宙”
赵丽瑾将IP分为两类:“形象IP”以视觉设计快速吸引用户,如文创产品;“内容IP”则依赖故事、世界观与文化厚度,如影视、游戏。她指出,敦煌目前以形象IP传播见长,但未来需加强内容IP构建:“敦煌有丰富的故事资源——舍己为人的九色鹿、雷鼓不息的精神……这些亟待通过叙事深度开发。”
她建议借鉴《哪吒》《黑神话:悟空》等IP的成功经验:“将家国情怀等情感内核与敦煌文化元素结合,通过产业规律推动价值传播。”
在IP赛道持续激活敦煌
“流量和商业价值不是终极目标,”赵丽瑾总结,“而是如何让人类古老遗产在新时代持续绽放。网络文艺的集体创作与用户参与,正是对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守护。”
从壁画中的飞天到屏幕上的转圈变身,从莫高窟的寂静到游戏世界的鼓声雷动——敦煌IP正在网络文艺的土壤中,生长出跨越千年的新枝。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王夏菁 赵梓伊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柴立华
王夏菁
奔流新闻记者 全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