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
13
奔流新闻3小时前
奔流新闻讯(首席记者郑重)11月4日,由西北师范大学中外写作中心、共青团西北师范大学委员会、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诗意的民间烟火”对谈会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中外写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兆寿,“田鼠大婶”裴爱民与作家青竹围绕文学创作等话题,展开了一场兼具深度与趣味的对谈。

徐兆寿首先阐述了邀请裴爱民、青竹参与对谈的缘由。他指出,素人写作已成为中国文学领域的重要现象,裴爱民与青竹,都是在劳作间隙坚持书写的普通人,如今虽非文学主导的时代,但文学依然能满足每个人表达自我的愿望。

中外写作中心副主任杨天豪呼吁当代大学生打破“文学是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的固有认知,并以“锄头下的诗行,地里长出来的诗”形容裴爱民的创作。他以柳青《创业史》为例,强调经典作品中角色塑造的成功,离不开作家亲身的生活经历与真实的生活体验,而裴爱民的创作正是这一观点的生动写照。

裴爱民谈及自己的创作起点时表示,有人认为农民忙于农活、难以写出优美的文字,也有人质疑她刻意美化农村生活,但裴爱民对此予以否认。她说,在繁忙的农活间隙,抬头望见鸟飞过、风吹过,心中的感悟会被她立刻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纸上,日积月累便汇成了篇章。她认为很多人心里都装着一个村庄,把庄稼种好了,诗自然就长出来了。回忆创作路上的挫折,裴爱民一度哽咽,家人的反对、邻里的嘲笑,都未曾让她放弃热爱。为了坚持写作,她曾背着家人在深夜书写,即便过程充满艰辛,但文字仍在笔下自然流淌。

青竹称,自己与“田鼠大婶”相识不久,却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走近,更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最初接触互联网,是希望用视频和文字传递对家乡的热爱,因为读者的欣赏与鼓励,才让自己有勇气将文字出版,短视频时代的机遇让她得以被更多人看见、成为作家。伴随三本书陆续出版,自己的成长轨迹也逐渐清晰,更因为出书让她成为孩子们的骄傲,这份荣耀令她备感珍视。她认为,互联网时代是藏不住才华的时代,要不断培养自身审美能力和持续输出能力,并以自己的经验为例,鼓励热爱文学的人利用各种媒介展示自己的才华,找到读者,实现文学梦想。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三位嘉宾围绕“努力与机遇的重要性”“未来文学形态的发展”“如何打破写作思维局限、平衡文笔与内涵”“传统媒体的未来出路”等问题,给出了详细解答。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柴立华
郑重
奔流新闻记者
点赞
|
13
网友88337
2025-11-05
关注中
李峰
2025-11-05
👍
慧剑
2025-11-05
自强不息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