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热点3小时前
视频由兰州大剧院提供
5月18日,当悠远而深情的主题音乐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穹顶久久回荡时,舞台上的“莫高窟飞天”也定格于最后一抹鎏金,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为期3天的25周年纪念版《大梦敦煌》演出圆满落幕。总编导陈维亚、作曲张千一、编剧赵大鸣、舞美设计高广建、第一代“月牙”刘晶更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再聚一堂,眼含着热泪为这部中国舞蹈艺术精品献上了最诚挚的生日祝福。
国家大剧院三场演出场场爆满
连日来,国家大剧院内的24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观众席间既有鬓角斑白的老人,也有年轻的学生团体,更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
每当序幕过后舞台亮起的瞬间,大漠孤烟的背景在纱幕上流动,驼铃声、风沙声交织成耳边的交响。莫高手持画笔,在洞窟前勾勒壁画,每一个笔触都带着虔诚的力量。舞者们身着敦煌壁画中色彩绚丽的服饰,飞天的裙裾在空中飘逸飞扬,仿佛从千年前的壁画中走出。观众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沉浸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中。
莫高与月牙的爱情在烽火中辗转,他们眼神交汇、携手共舞的瞬间,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甜蜜与哀愁。舞者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充满张力的动作编排,使得故事的演绎极具艺术性与感染力。在悲壮的音乐中,月牙为爱牺牲,莫高满怀悲愤挥毫执笔,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台下不少观众还悄悄抹起了眼泪,被这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深深打动。
“《大梦敦煌》不仅仅是一场舞剧,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永恒价值,也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强的自信。”北京观众赵佳怡红着眼眶告诉记者。
匠心凝铸一场致敬敦煌的艺术朝圣
作为中国舞剧的里程碑之作,《大梦敦煌》自2000年首演以来,凭借其磅礴的叙事、动人的音乐旋律、精妙的舞蹈编排和独树一帜的视觉呈现,被誉为“可移动的敦煌博物馆”。历经25年,这部民族舞剧瑰宝铸就了无数辉煌。此次25周年纪念版,更是以极致的匠心再一次还原了敦煌文化的精髓。
由兰州大剧院特别企划的25周年纪念版《大梦敦煌》演出,专门邀请了重量级主创——总编导陈维亚、作曲张千一、编剧赵大鸣、舞美设计高广建等黄金班底重聚舞台,还有第一代“月牙”刘晶也到场观看了演出。演出中,这些见证了中国舞剧发展史的艺术家们眼中忍不住泛起了泪光。
陈维亚感慨地说:“二十五年,这部戏早已超越艺术范畴,成为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
自诞生之日起,张千一就用倾注了心血的旋律为这部作品铸就了动人心魄的艺术灵魂,琵琶轮指交织出虚拟的沙粒音色,箫声与鼓点则共振出丝路盛景的繁荣与活力,古朴典雅的西部音乐风格贯穿作品始终,筝、埙、琵琶、箫管等传统乐器使苍凉、寥廓、雄浑、粗犷的故事愈发震撼人心。
“音乐真的可以打破语言的藩篱。”张千一告诉记者,“25周年在国家大剧院的纪念演出非常圆满,非常成功。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在兰州创作这部剧时的情景,现在看,这部舞剧的音乐依然是那样的动人,那样激荡人心,所有的观众都为这部舞剧的再度成功演出而喝彩。”
十代莫高、十二代月牙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
舞剧《大梦敦煌》以瑰丽恢弘的敦煌文化为蓝本,讲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传奇。青年画师莫高怀揣艺术理想奔赴敦煌,在生命垂危之际被女子月牙相救。二人在敦煌重逢时互生情愫,却因月牙之父大将军的阻挠而天人永隔。月牙为爱牺牲化作月牙泉,莫高则以泪研墨成就绝世壁画,将永恒爱恋凝刻在敦煌艺术的丰碑上。
演出中,第一代月牙刘晶一直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旁边的观众怎么也想不到,身旁这位优雅的女士也曾在舞台上创造出同样的辉煌。25年时光交错中,新老十代莫高、十二代月牙完成了无数次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25年前,我们用血肉之躯演绎敦煌魂。今天,一代代舞者的传承让敦煌活成了未来,因为这些年轻的身体里,住着和我们当年一样滚烫的灵魂。”说话间,刘晶的声音有些颤抖。
如今,新生代演员高万鑫与特邀客座演员李祎然再一次以绚丽的敦煌舞姿成功诠释了莫高与月牙矢志不渝的爱情,赋予莫高、月牙这两个角色更加丰富的情感表达。
“每代演员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高万鑫感慨道。在剧中标志性的《月牙之死》双人舞中,高万鑫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线条生动诠释出激荡人心的决绝之美,传递出命运无常的悲怆。
实际上,每场演出中的近百位舞者都倾力用舞步丈量了时光,他们在汗水挥洒中让敦煌精神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舞台艺术精品引发永恒的共鸣
本次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演出,是《大梦敦煌》第18次进京,但演出盛况依旧,观众更加热情。三场演出票提前20天便一抢而空,开演前两小时剧院外便排起长队,观众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95后青年学生,甚至不乏专程从上海、杭州等地赶来的“敦煌迷”。
每场演出的谢幕环节都成为了全场泪点。陈维亚、张千一、赵大鸣、高广建与第一代“月牙”刘晶现身舞台中央,台下观众全体起立,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25年2000场,18次晋京,10代莫高12代月牙,2008年国家文化产品出口名录第一名,这样耀眼的成绩在中国舞剧发展领域也只此一家。”陈维亚感慨地说:“《大梦敦煌》在中国舞剧创作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无论是对于敦煌文化还是东方文化,是甘肃兰州地区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的里程碑之作。”
三场演出皆以满场掌声落幕,不少观众在散场时还手捧鲜花自发等候在出口。
“演出让我对敦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观众刘洁说,“以前我只知道敦煌是艺术的宝库,但通过《大梦敦煌》,我看到了更加鲜活的爱与牺牲、坚守与传承。这种情感是跨越时空的,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能引起共鸣。”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来看演出,她表示:“我希望孩子能从小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这场舞剧太精彩了,它用舞蹈和音乐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让孩子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历史和文化。”
文·图丨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奔流新闻线索报料方式
热线:13893646444(微信同号)
拍客:benliunews@163.com
编辑:刘杨